转基因政策风向之变
- 发布时间:2015-02-12 10:16:38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种种迹象显示,农产品转基因发展节奏正在转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对此表示,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农业转基因产品的市场不能都让外国的产品占领。
据了解,从2004年至今的12个一号文件中,“转基因”6次被写入文件。2007年首提严格执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2008年强调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和2010年提出,要加快推进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提出“分子育种”这一与转基因相近的说法。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等专家认为,六次提转基因技术传递出中央持续鼓励转基因科研、探索其商业化道路的信号。
多年来,科学界、产业界一直在向公众阐明转基因技术的必要性。但鉴于种种原因,转基因成为一个口水问题。由于舆论层面的混沌,我国在转基因推广产业化上一直止步不前。
业内人士解读转基因: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中国粮食产量增速不够,需要发展转基因。因为种植转基因玉米,十余年间美国的玉米单产就提高了50%;在印度,因为种植转基因玉米和棉花,很快从这些作物的进口国变成出口国。而在这些领域中,中国越来越弱。
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除了产量外,转基因在抗虫害、抗干旱等方面都有优势,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不可能绕开转基因技术。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政府正是希望普及转基因知识,形成共识。先争取公众理解,而不是直接借助专家制定政策、造成既定事实。只有这样,才是更稳妥的进程,才会避免日后出现反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目前我国从国外进口一些转基因农产品,但转基因作物种植很少,除了棉花外,基本还没有实现商业化,因此还不用过分担心基因污染问题。与传统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确实存在一定风险性,但是通过正规筛选和管理的转基因作物或产品,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上海市农科院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副研究员叶水烽:国家提出加强转基因技术研究恰逢其时,坚定了科研工作者的信心。近年来,国内转基因领域已经很少有重大科研突破,如果我们的技术停滞不前,就会受制于别国,对于我国种业、粮食等方面的战略安全是很不利的。(宗禾)
他山之石:
转基因前途在于建立公众信任
转基因科普很重要,但人们对转基因各持己见已成常态。即便在科技发达的美国,这种隔阂也很严重。美国科学促进会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就显示,转基因几乎已成科学家和公众分歧最严重的科学问题:88%的科学家认为转基因食品可安全食用,但持此看法的美国民众只占37%,且57%的公众认为其不安全。
如何缩小双方间的鸿沟?美国科学促进会认为,“唯一办法就是进行真诚、相互尊重的对话”。必须让双方了解各自观点,并努力去探寻“某种共同立场”。
转基因科普宣传究竟如何做才有效果,目前美国科学界也仍在探索。按照过去的做法,美国的科普宣传既有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参与,有很多经费也有多种传播形式,如通过媒体和科普报告会进行宣传。在转基因宣传上,美国农业部(USDA)是宣传转基因最多的部门。美国农业部规定,任何在美国的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必须经过USDA的审查评估,USDA将评估结果在其网站公示于众,民众可自由地在USDA官网发表意见。
美国科学促进会提出要与公众进行平等交流,恢复USDA网站对转基因批评意见和疑问的回复,进而展开讨论,哪怕讨论的火药味十足。当然,除了科普方式选择外,转基因是否被人们接受,还得看转基因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度、可重复性及能否接受时间检验,这也是科普绕不开的学理依据。(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