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创新原动力 引领新常态
- 发布时间:2015-02-12 07:1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张少雷
2014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92.8万件,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这是一组了不起的数字!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更具研究价值,其趋势、走向更值得认真分析。
在宏观经济承受较大下行压力的同时,今年发明专利的“成绩单”依然亮丽,释放出一系列积极信号,其先导意义远远超过数字本身。
发明专利作为精准的创新测量器,从不会脱离经济基本面走出“独立行情”,高质量知识产权的增加与创新发展、经济转型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92.8万的数字背后,是那些有助于提高生产率的高效因子和创造新市场、新就业机会的创新元素正在加速萌生、催化、成长的事实,连续的“世界首位”,是创新驱动正在加速形成的有力证明。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原动力。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催化剂。作为一种产权安排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有效的市场机制,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赋予创新成果财产权,使创新主体获得收益;通过依法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生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参与高起点的创新活动,都是以拥有高附加值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为特征。
数据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也出现了“数量稳定增长、质量明显提升”的新特征——专利质量和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发明专利占比进一步提升;PCT专利申请稳定增长,向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加快增长;专利运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专利运营、专利金融、专利池等运用方式多元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不久前发布的《2014世界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年专利申请量已占全世界的32.1%,并分析认为,“世界专利增长主要是由中国贡献的”,“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体现”。
引领新常态,正成为知识产权的重要使命。政府要制定更加公平的竞争规则,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真正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热情,保障全面创新的顺利开展,进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稳健增长。企业等创新主体要把“知识产权思维”贯穿到整个创新链中,按照国际规则运作,重视全球产业分工,洞悉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专利的质量。
惟如此,我们才能缩小与知识产权强国的差距,改变“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局面,创造更多基础型、原创型、高价值核心专利,用“中国智慧”代言“中国制造”。(经济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