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抓实了,也是生产力
- 发布时间:2015-02-12 06:34:07 来源: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 方亮
“党建做实了也是生产力”,越来越成为广泛共识。
大江东自体制机制调整以来,就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了激活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层面上来,跳出了就党建而抓党建的思维,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创造了基层党建的特色品牌。
2015年,大江东将继续强化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出一条富有产业集聚区特色的抓党建新路子。
1
用双脚丈量民生,核心区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2014年9月,市委调整大江东体制机制后一个月,大江东核心区内宏新村、创新村、义蓬村和金星村4个村陆续启动整村拆迁。
仅仅用了2-3个月时间,大江东就完成四村涉及近1300户农户的大征迁,一举攻克这“天下第一难”,为大江东城市发展腾出了战略空间。
于此,大江东向“再造一个杭州新城”战略迈出了铿锵有力的一步。
未来五年内,在这片珍贵的富饶土地上,大江东的城市造梦师将为我们描绘一幅大气的城市画卷。
但“五年见新城”的豪情壮志背后,也有大江东基层党员干部的满腔热血。
四村整村拆迁,由大江东下辖的义蓬和新湾两个街道负责执行。大江东管委会党群工作部一工作人员直言,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这么艰巨的政治任务,与背后的基层党建工作的模式创新分不开。
“机关干部与老百姓亲如一家,工作怎么会做不好?”
比如“两访两联”,指的是走访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群众,联系感情和联系民情,通过活动来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干部形象。
义蓬街道自2011年4月份起就开展“两访两联”活动。四年来,街道党员干部累计走访农户15000多家,企业500多家,收集和处理落实了2000多件群众的各类意见建议。街道上下形成了“用双脚丈量民情”的浓厚氛围。
与“两访两联”有着同样效率的,还有新湾街道持续一年多的 “四走三解”创新模式。
由每名联村干部带领1-2名村(社区)干部入户走访,通过四个季度各一个星期、对不同对象的集中走访,一年时间组织街道干部走遍13个村(社区)的所有农户,做好“解答、解释、解决”三解工作,做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2
服务企业,让人才留下来
建新城,是为了大江东的产业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全省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战略定位,每个集聚区将主导集成发展一个战略产业。大江东将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为实践省委战略,大江东目前正在规划布局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轨道交通等十大产业园。众多产业平台战略布局之后,全国各地的人才将涌入大江东,实践自己的创业梦想。但如何让人才在大江东生根发芽,对这座年轻的省级产业集聚区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临江街道党工委的做法或许值得一试。
去年一年内,临江街道为辖区内的企业办了两场青年职工主题相亲会,这样的方式已坚持了两年,让大江东的青年工人能真正在这里安家。
另外,临江街道也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建立了“党委-工会-成校-技校”四位一体职工技能培训体系。2014年累计培训1856人,其中取得各类岗位技能证书的有949人。
临江目前本地人口只有6515人,而产业工人多达8万人。面对这样的新常态,如何创新做好党建工作成为该街道直面的全新课题。下一步,临江街道将按照大江东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多层次多渠道为产业工人提供全方位服务,让他们留得住人更留得住心。
3
抓好“领头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无论何种基层党建模式的创新,最终的实践主体都是党员干部。
在谋划推进2015年大江东基层党建工作时,大江东管委会主任杨军认为,要坚持重心下移,切实抓好“领头雁”工程和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学习培训等工作,着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这方面,大江东已有实践基础。
“领头雁”工程让河庄街道涌现出一大批组织强、书记强、班子强、队伍强、工作成效明显的村,解决了不少突出问题。如江东村在推进“五水共治”过程中,得益于村级班子的团结一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为全市一大样板。
还有“干部讲堂”学习活动,则是前进街道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方法的一次有益尝试。
在原有周一机关学习例会的基础上,前进街道开设的“干部讲堂”党课学习平台,让基层干部、党员一一走上讲台,结合学习主题作中心发言,实现了学习方式从“跟着领导学”向“干部比着学”转变,真正达到“以讲促学、以讲促能、以讲促干”的目的。
前进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干部讲堂”活动作为街道党建工作的一个创新亮点,通过形式多样的以讲促学等学习活动,促进了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加强思想学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质,能够进一步树立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