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降准降息 并非实体经济“特效药”

  • 发布时间:2015-02-12 01:00: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平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环比上涨0.3%。1月CPI增速跌至“1”以下,创下61个月新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3%,环比下降1.1%,PPI增速创下35个月新低。专家表示,面对物价涨幅持续回落的压力,通货紧缩的风险日益提高,货币政策还会继续宽松,预计今年至少还会有1次降息,2次以上降准。

  市场对1月物价指数走低似乎过于敏感。鉴于今年2月份的春节假期,民间消费集中释放,未来CPI回升到1.2%以上的概率非常大。而且,构成我国CPI较大权重的蔬果、肉类等食品受季节天气影响之后也会出现价格反弹。更令人关注的是,国际油价出现探底止跌迹象。所以,CPI继续向下走的空间不会很大。

  不过,更令人担忧的是PPI,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铁矿石、煤、成品油价格同比价格被腰斩。另一方面国内制造业需求严重不足,以铁矿石、原油为例,2015年1月,铁矿石进口量为7857.1万吨,同比下降9.4%,2798.1万吨的原油进口量也比去年下降了0.6%。PPI跌幅继续扩大,说明实体经济“通缩”严峻,国内部分重要生产资料价格降幅加深。

  面对PPI走势的持续低迷,很多人认为,出于通缩和金融风险防范的考虑,央行还应继续加大货币宽松的力度,2月份降准绝不会是货币宽松的终点。但是央行10日晚间在发布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时重申了“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基调,从而否决了“全面宽松”的可能。笔者认为,降准降息并非拯救实体经济的特效药。

  其一,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虽然降准降息,但是在当前不良贷款率风险攀升的情况下,银行业并不敢将贷款发放给衰退中的实体经济。即使央行通过降准来压低货币市场的利率,但是信贷市场利率却始终降不下来。建议央行在谨慎降准的同时,更应该开辟直接融资市场,通过允许中小企业发债,发展新三板市场,推动股市注册制的改革,同时鼓励P2P、小贷公司、民营银行关注实体经济。

  其二,央行已经加大剂量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例如SLF和MLF),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也已试点。这些工具都旨在通过廉价流动性的注入,来降低相关贷款利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降准降息的替代,也会延后降息时点。有了这些副作用较小的、创新型的货币工具,央行更能在货币政策上把握“松紧适度”。

  其三,实体经济融资难,是因为廉价的信贷资金流向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低效率的国企央企,而降息降准解决不了这种信贷失衡的结构性问题,所以对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不会很大。央行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步伐,让货币价格由市场来定,唯有这样,银行的信贷资金才能流向更需要它的地方。

  总之,光靠降准降息无法使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接下来政府部门不仅应灵活应用定向货币工具、盘活社会存量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还要切实给中小微企业减税、放权,并且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只有将改革红利完全释放,中国的实体经济才能走出困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