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调研第二篇:“大数据”助力银行转型 精准营销服务小微客户
- 发布时间:2015-02-11 11:32: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央广网财经北京2月11日消息(记者 王浩)宏观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加速、互联网金融冲击——面对这些挑战,传统银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记者近日在广东调研时发现,为了应对经济“新常态”,传统银行这只大象开始起舞了,重新整合自身资源,引入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小微、三农和零售业务,不断下沉金融服务。
广州花农梁伟森,尽管他的苗圃基地已经达到3000亩,每年销售过亿元,但长期以来,他却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
梁伟森:这么多年来我们作为农民都是靠今年赚了几千块,明年增加一点点,是这样一种很原始的累积过程。但是按照我现在3000多亩地,市场价格没有2亿也有1.5亿,但为什么我们的花卉评估不了钱呢?为什么不能作为更高的抵押呢?
而在去年,梁伟森通过广州国萃花卉交易公司的交易平台,获得了广东发展银行的一笔贷款,用于扩大规模和品种改良。国萃花卉公司是一家花卉垂直类的电商平台,总经理张旭明介绍,这笔贷款的发放,源于他们跟广东发展银行的一项合作。
张旭明:银行通过我们的平台给我们上游的农户融资,我们帮助银行加强监管和贷后经营情况的跟踪。利用平台交易数据,每一个农户他们过往的交易记录、流水、现金流都可跟踪、可追查,他们基地产品的进出户和生长状态,都可以监管。通过这种方式,极大降低了银行在农业信贷方面的风险。
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作为“大象转身”的操盘者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现在不能再追求增速和规模,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而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数据在客户拓展、精准营销以及风险管理方面的价值,才能够满足小微和零售客户的金融需求。目前,广发银行正在跟专业市场、居民社区、产业协会等第三方数据中心合作,建立涵盖360度信息的数据库。
利明献:原来都是用传统的信用分析体系,基本就是拿财务报表,但是国内很多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备受挑战。所以我们不断思考怎么样借鉴大数据应用,有的是自己开发,有的是跟外面大数据公司合作,这里面很重要就是提供了非财务性指标的评价体系,包括客户纳税、结算、水电缴费、代发工资等评价体系,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银行拥抱大数据,一种是打开数据接口,引入外部第三方数据;另一种方式,则是构建自身平台,吸引客户到平台上来交易,在交易中自然而然地得留下了交易痕迹和数据积累。
平安银行以往供应链金融著称,但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平安银行上线了“橙e网”平台,并推出了完全免费的生意管家软件,吸引客户在线上完成下单、付款、发货、融资等交易流程,由此也就实现了平台上的数据积累。平安银行网络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梁超杰介绍:
梁超杰:生意往来的商流我抓到了;在上面可以生成发货单,物流我也可以跟踪;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线上的支付结算服务,这样资金流转信息我看得到;并且你需要钱的时候,我可以根据交易流水来做在线融资;总有一方是钱多的,那么线上还有投资理财增值服务。这使得我们形成了一个交易闭环。
互联网给传统银行带来的不只是挑战,还有机遇。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开发产品,用大数据技术加强风险管控,传统银行能够更加接近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金融服务的纵深和覆盖面都有了极大的拓展。
深圳银监局副局长陈飞鸿介绍,作为监管机构,他们专门成立了创新委员会,对于银行业的创新实验,他们持宽容态度。
陈飞鸿:确立了一个创新监管的原则,首先是鼓励创新,要适当的容错。确实金融业发展到现在的节点,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是机遇,但对传统金融也是机遇。那么传统金融如何把它原来的这种审慎的控制风险的技术,和大数据精准的市场营销、更有效的风险管控结合起来,不仅仅是会推动金融服务效率的提高,也能使金融安全和稳定有更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