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人质事件折射日本应对危机思路变化

  • 发布时间:2015-02-10 01:31:3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2月5日通过谴责决议,对极端组织杀害日本人质一事表示强烈谴责,称“极其卑劣”。实则,日本国民在海外遭到恐怖组织绑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同几十年前相比,日本政府应对人质危机的思路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77年9月28日,日本航空472号班机从印度孟买起飞后不久,被5名“赤军”恐怖组织成员劫持到孟加拉国达卡,机上旅客和机组人员均成为人质。劫机者要求日本政府交付600万美元的赎金并释放被监禁的恐怖分子。时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宣布同意劫机者的要求,强调“人的生命大于地球”的原则,人质得以解救。日本政府的作为,确保了人质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国内外的肯定。

  然而在2004年的伊拉克人质事件中,日本政府态度迥异于当年。2004年10月,一位名叫香田证生的日本青年在伊拉克被“统一圣战”组织绑架。该组织要求日本当局在48小时内把600人规模的自卫队伊拉克复兴支援群从萨玛沃撤离,但遭到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拒绝。之后,香田被该组织处死。

  从汤川、后藤遇害事件来看,安倍政府的应对思路和十年前的小泉政府并无差别。安倍不但拒绝支付赎金,还承诺向与“伊斯兰国”开战的国家提供2亿美元援助。这种火上浇油的做法,无疑加速了事态的恶化,把人质推向了死亡。

  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日本政府的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弯,从“人质安全第一”变成了“反恐第一”,主要原因有如下两方面:

  国际方面,在反恐战争中坚持追随美国。“9·11”事件后,美国发起了以“消灭国际恐怖主义”为目标的全球性战争,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及其盟友的头号敌人。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日本对恐怖主义的态度也经过了从妥协到强硬的“分水岭”,紧随美国绝不低头的立场。2014年,美国拒绝了“伊斯兰国”的要求,3名美国人质相继遭到杀害。日本在人质危机中,如不和美国保持步调一致,而是公开同“伊斯兰国”媾和,则是自乱阵脚,破坏了反恐同盟,只会使美国认为日本反恐立场不稳,对日产生不信任。最新消息透露,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布林肯将于12日至14日访问日本,届时也将与日本协商强化合作反恐。

  本国方面,进一步突破“和平宪法”,发展海外军力。即使在“人质安全第一”时期,日本仍然没忘记借“恐”扩军。472号班机事件后,警察厅随即以“应对恐怖袭击事件”为由成立了特种部队。苏东剧变后,国际战略格局进入后冷战时代,日本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政策也出现动摇,防御性战略开始向进攻性战略转变,“海外参与型”成为自卫队建设目标。1992年,日本颁布《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向柬埔寨派出600名自卫队员,首次在世界军事舞台亮相。“9·11”事件后,日本迅速通过了《反恐怖特别措施法》《武力攻击事态法》和《伊拉克重建支援特别措施法》,在海外的军事行动不断升级。2009年,日本又开始在东非国家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和平宪法”完全挡不住日本政府出兵海外的野心,早已成了徒有虚名的“门神”。在这样的背景下,人质的生命安全不会使日本政府放弃“走出去”的如意算盘。

  可以说,人质危机给日本今后加大发展海外军力打开了方便之门。历史上,日本就曾多次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挑起战事。从现状来看,“执行海外任务”已升格为自卫队的基本任务,未来自卫队海外活动的制约减少、权限增大,战略机动能力和远洋作战能力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推进,是必然的趋势。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