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黄益平:如何正确理解降准?
- 发布时间:2015-02-08 09:2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5年立春时节,央行降准的消息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在利好发布的同时,质疑的声音也纷至沓来,这些质疑围绕着货币政策的力度、意图及走向等方面展开。针对市场上的诸多疑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做客中国经济网,为大家一一解答。
嘉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
访谈精选:
对特定对象提供特别支持与去年做法一脉相承
央行此次降准特别提及: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黄益平对此解读为,这与去年以来一直在实施的定向宽松政策是一致的。定向宽松是央行向特定目标投放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在定向宽松的过程中,央行对特定对象提供特别的支持,也就是在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将结构性的思路结合进去。从这一点来说,央行此举与去年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经济网编辑整理)
央行降准并非跟风推“中国版QE”
在世界多个国家放水的同时,中国央行实施降准,被质疑为跟风推出“中国版QE”。黄益平表示,这只是一个巧合。目前,欧洲开始了新的量化宽松,日本也已经进行量化宽松,并且力度在增加,但同时,美国在收紧货币政策。所以,“中国央行是跟着国际哪一家银行的步伐”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这次降准主要是受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除了春节期间需要补充流动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经济的下行压力比较大,融资比较困难。(中国经济网编辑整理)
有节制的宽松与强刺激有很大区别
在此次降准政策实施的当天,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这次调控不是“强刺激”也不是“全面放水”。有人说央行的这种解释是画蛇添足,羞羞答答,是自己对冲自己的政策效果。对此,黄益平表示,新的经济政策实施以来,确实和过去的经济政策方针有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不再用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去保增长。这次准备金率的下调表明了货币政策的宽松取向,但它是一个有节制的宽松,与过去的全面放水和强刺激有很大区别。
事实上,货币政策的基调在去年年底已经定了,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现在的货币政策的走向是相对中性偏宽松的,所以说下一步适度的宽松是有可能的,但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的大幅度的宽松。(中国经济网编辑整理)
错误的预期或许会引发新的问题
针对上文提及的对央行官员说法的质疑,黄益平分析称,市场对于加大宽松的力度存在预期,所以央行官员否认是强刺激时,市场上会因预期落空而感到失望。但如果给大家一个错误的预期的话,或许会导致新的问题。比如说,如果大家预期进入全面放水阶段,会不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新的影响,人民币是否会进一步贬值,贬值之后是不是会有更多的钱往外走。正是由于有了这些考虑,央行官员在下调以后才说了这些话,其实是希望大家不要错误的形成央行将开始全面放水的预期。(中国经济网编辑整理)
股价稳定是一种健康的发展
降准实施当日,沪指高开低走,收跌近2%,与此前市场上乐观的预期相去甚远。对于这样的情况,黄益平称,这是由于央行此番调整未达到投资者的预期。股市价格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较大。此番,市场普遍认为,股价进一步往上涨,需要有进一步的宽松措施推动。而央行或认为,不让股价进一步大幅上涨,也是一种健康的发展。(中国经济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