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杨勇武:高原上再造“植物王国”

  • 发布时间:2015-02-06 03:31:4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人物简介

  杨勇武,男,中共党员,纳西族,1962年9月生,大学本科,现任云南丽江玛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他在有关单位和专家的帮助下,在丽江玉龙雪山采集玛咖样本进行移植驯化工作。通过3年的努力,成功地培育出了适合我国推广种植的优良玛咖品种,先后在我国云南、四川、西藏、青海及新疆近40个海拔3000~5000米的地区进行试种成功,进行了物种鉴定、毒理实验等工作,并获得了美国、日本等国外鉴定认证和国家新资源食品认证。他通过租地、土地入股、优先种植、订单管理等方法创建了中国玛咖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是国家“863”丽江玛咖项目承担人之一。目前该产业已帮助高寒山区近20万群众彻底脱贫,填补了我国玛咖产业的空白,为当地农牧民致富和生态平衡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报记者任璐姚媛

  时隔十多年,50多岁的纳西族汉子杨勇武依然会在各式各样的会议场合讲起3粒种子的故事。

  “它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高原植物王国。”杨勇武这样概括。14年前,他怀揣3粒种子回到家乡丽江。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3粒种子悄然生长。没有人知道它们会给丽江带来什么。14年过去,3粒种子让高原热闹了起来,2万多亩土地上缔造了一段响当当的玛咖传奇。

  连杨勇武自己都没有预料到,这种“吃了不累”的神奇植物会一下子火起来。在这之前,他渡过了漫长的10年等待。建基地搞研发,新产品却迟迟得不到市场认可。最难的时候,只能靠四处打工来“拆东墙补西墙”。但他放不下心中的执念——“只要把玛咖产业做起来,就能让最穷的人脱贫,让最累的人健康,让更多的人就业。”

  玛咖产业终于等来了春天。交到杨勇武手上的除了一份抢眼的业绩单,还有回报家乡的志愿。“玛咖不仅仅是补药,也是促进健康的解药,更是能给高原冷凉山区带来财富、解决就业的灵药。”

  1

  在踉踉跄跄地与玛咖的“相遇”中,他找到了能够撬动高原脱贫的支点

  “2001年的一天,他找到我,问丽江老家高原上面有什么植物资源可种?”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赵兵的记忆中,杨勇武和玛咖的“相遇”是有备而来的。

  那个时候,刚刚当兵退役的杨勇武,在北京从事公务航空工作。因为工作关系,他认识了赵兵。彼时,赵兵的实验室里正在研究特种植物资源,其中之一就是生长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上的玛咖。

  像萝卜、白菜一样,玛咖是十字花科植物,早在1000多年前,秘鲁人就开始食用玛咖的根部来提高体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于玛咖的医学研究逐步系统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等多种功效得到验证。

  需求与研究不谋而合。得知高海拔、低纬度适宜玛咖生长,高原农村长大的杨勇武感觉自己捡到了宝贝:“这个植物开发好了,市场或许比人参还要大。”

  杨勇武决定试一试。一开始,困难就来了,种子去哪里找?他翻阅大量资料,发现这种“吃了不累的果”,在东巴文中的象形文字中有相关记载,也有与玛咖样子相似的图片。

  “按理说,青藏高原也具备生长玛咖的条件,但国内的史书和药典里都没有记载,会不会是遗漏了呢?”顺着这个想法,杨勇武把玛咖的照片传给了老家丽江的300多位战友,请他们帮忙寻找这种植物。“一听说有长得像的植物,我就立马回丽江去看,并叫农民种下相似的植物。”

  整个2002年,杨勇武都把自己的生活和寻找种子“绑”在一起。经过反复比较和筛选,他得到了3粒玛咖种子。为了避免全军覆没,3粒种子被分别种在海拔2400米的丽江古城,3100米的文笔山和3500米的玉龙雪山上。

  杨勇武发现,种在丽江古城的那棵玛咖长得最快,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两厘米高了。文笔山上的那颗玛咖苗像个小点,但比起玉龙雪山的小苗算是快的——雪山上的玛咖苗又长了3个月还没有1厘米高。等它们都长足9个月的时候,杨勇武开始检验他的试验成果。

  他最看好丽江古城里的那株玛咖,叶子长得很好,可是根却很小。雪山上的小苗一直生长得不积极,去找的时候已经被大雪覆盖了,挖出来个头也很小。而海拔3100米的那粒种子,挖出来时根有5厘米粗,像大蒜头一样结实,仔细一对比,跟照片上一模一样。

  按照赵兵的研究,玛咖种植对气候、温度、土壤、环境等要求极为苛刻。它要求海拔在3000~4500米,气候恶劣而土地肥沃,日夜温差达30摄氏度以上。这些都与玉龙雪山相匹配,杨勇武觉得,“一个崭新的植物王国近在眼前。”

  2002年底,杨勇武做出了大胆的决定——辞掉高薪的工作,卖掉北京的房子,回家乡试种玛咖。在踉踉跄跄地与玛咖的“相遇”中,他找到了能够撬动高原脱贫的支点。

  2

  要让种得最差的农民,一亩地也能有3000元的收入,如此以来,种一亩玛咖,当年就能使农民脱离贫困

  玛咖苗试种成功后,杨勇武收获了7000多粒玛咖种子。平均算来,大规模种植每亩地需要2万粒玛咖种子。他在海拔3100米的玉龙雪山上建立基地,将这些种子种回地里,又经历了几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了足够数量的种子,驯化出了适合我国推广种植的玛咖品种。

  在丽江,发动农民大规模种植玛咖的序幕拉开了。从试验成功到真正的大规模种植的推广,其间也经历了很多探索和波折。

  杨勇武把种子免费发给农民,最初,采用了最简单的方式,即将玛咖种子直接播种在田里。3月份播完种,没过多久,问题便出现了。

  玛咖的幼苗还没有完全长出来,地里的杂草却已经疯长。这个阶段,玛咖的幼苗还很小,锄草的时候很不容易被发现。可是如果不锄草,玛咖的幼苗无法与地里原来的杂草竞争,甚至都无法发芽。农户普遍反映,锄草特别费工夫,锄草锄到的地方,玛咖苗还能长得好一些,如果锄不到,玛咖苗根本长不起来。算起来,通过直播的方式种植玛咖,出苗率小于30%。苗都长不大,更别提大规模种植了。

  所以,采用大田直播的方式是行不通的。联想起杨勇武当年做试验时,将三粒种子先分别种花盆里的经历,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提高玛咖苗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就要采用类似水稻的方式,先育苗,再种到地里。由于玛咖种子非常小,因此,农民自己育苗,操作起来存在困难。为此,杨勇武决定,自己育苗,再将玛咖苗提供给农民。

  由此,经营模式改变为,4、5月份由杨勇武集中育苗,6、7月份再交给农民集中种植。4、5月份,玛咖种子被放在温度15~25摄氏度,湿度70%~80%的育苗棚里,在经历2~3个月的生长后,玛咖苗长到5厘米长时,再交给农户种植。此时,玛咖苗已经十分健壮,可以与地里的杂草“一较高下”,杂草不能再影响玛咖的生长了。6个月后,农户家的玛咖顺利长出了膨大的根。

  收获的时候,农户发现,虽然采用的是同一批次的苗,种植方式、种植时间也都差不多,可不同的地块上,玛咖的长势差别很大。有的田里长出的玛咖,个头大,根茎也大,有的地块却明显小了很多。

  针对这个问题,杨勇武一面咨询专家,一面与农户进行了多次交流,终于弄明白了原因:玛咖长势不好的地块,原先种植了同为十字花科的作物蔓菁。同类植物,对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需求类似,尤其是土壤中的一些微量元素,被吸收了很多。

  玛咖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植物,所含物质种类非常多,有“天然小复方”的称号。这也就意味着,玛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土壤中大量的有机养分,对土壤的肥力消耗巨大,每耕种过一季玛咖的土地,必须休耕6到7年,否则难以生长出好的玛咖来。

  因此,想要保证玛咖的产量和品质,就要学会科学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杨勇武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咨询,将单纯的土地休耕改为土地休耕轮作,既保证了土壤地力的恢复,保证玛咖的种植用地,又使农民能有多一些收益。

  杨勇武在考察是否经营玛咖这一品种时,就将它对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进行了详细考察。

  “一亩地种出300公斤玛咖,基本上是一个平均的水平,就将它作为一个标准。那么,一亩地300公斤,能够给农民带来什么呢?国家的贫困线是每年2300元的收入,那么,就要让种得最差的农民,一亩地也能有3000元的收入,种得好的,每亩地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如此以来,种一亩玛咖,当年就能使农民脱离贫困。”

  通过推广玛咖,杨勇武带动农民,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劳动实现了脱贫致富。

  “玛咖在海拔3000米以上培育,种植玛咖的地方,都是比较贫困的地区。但正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一会儿零上二三十摄氏度,一会儿零下十几摄氏度,有很多病菌和虫子是无法生存的。所以在高原这个环境、这个区域里的农民、牧民从来没有农药、化肥的概念,所以是原生态的。”

  “我十多岁就离开家,出去了30多年。云南丽江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很好,可是高原农村地区仍然很贫困。我想云南丽江的农民脱贫不仅只靠国家每年扶贫输血,还要自己造血,一开始先组织了10户,后来是100户,再后是一万户,现在全国已发展到近20万户。”杨勇武说:“我们以往的产业脱贫就是今年搞一点,明年搞一点,几年以后脱贫,农民看不准,不积极,不配合,而我们种植玛咖就不同于以往其他产业了,都是当年见成果,现在种上几亩地,就更了不得了,就一亩地,半年就脱贫了,非常快,也觉得这样做非常好。”

  杨勇武进行试点时,通过租地、土地入股、优先种植、订单管理等方法,采用互助、分班组等形式,以点带面,不仅使种植玛咖的农民减少了劳动成本,还使每亩土地的收入增加不少。

  3

  他把目标锁定发展玛咖产业,“让最穷的人脱贫,让最累的人健康,让更多的人就业”

  杨勇武,可以说是玛咖行业产业化发展“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凭借着从小在云南高寒山区成长的经历,对当地环境气候、人文风情的了解,以及对高原上的贫困生活的感触,他勇敢地开始了自己的探索。2001年,他开始种植玛咖。而当时,国内对于玛咖这种作物的认知几乎为零,市场就更打不开了。由于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及政府的批准,而无法售出,致使玛咖原料大量的囤积,杨勇武四处打工,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来填补玛咖的项目所需。

  “我喜欢做一些超前的事。头十年,确实比较艰巨,首先,我在做什么,别人不认可。其次,国家不批准,没有销售的渠道,我也不敢卖给别人,只能先储存起来。到了国家批准了以后,再开始逐步地销售。”

  尽管如此,杨勇武却一直没有放弃过对玛咖产业的热情。他与中科院合作,先后在我国云南、四川、西藏、青海及新疆近40个海拨3000~5000米的地区试种玛咖成功,进行了物种鉴定、毒理实验等工作,并进行了国内外鉴定认证和国家新资源食品认证工作,是国家“863”玛咖项目承担人之一。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青藏高原北海拔3000以上地区是玛咖最佳种植区域,能够满足玛咖生长各阶段所需具备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再加上当地本身拥有传统农耕文化,种植管理、生产精细化程度也远远超出南美安第斯山区,我国玛咖的品质完全达到和超过了原产地。

  “植物学家说,十字花科的起源在青藏高原,我国是主要发源地国。”杨勇武又得知,一个名为京木真一的日本专家所作《玛咖知识讲座》的书中,记载了玛咖原产地是青藏高原,之后被古羌族人带到了南美洲的一段历史。坚定了杨勇武的决心。

  直到2006年,杨勇武的公司才拿到了两份中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出具的植物物种鉴定证书。同时,2011年原国家卫生部将玛咖作为新资源食品进行公告。

  他将玛咖苗免费提供给农户,统一回收,通过清洗晾晒,送往加工企业,加工成了各种各样的产品。

  “种一亩玛咖,不但可以在当年就让农民脱离贫困,其后粗加工、精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上,还可以养活20个人,这都是经过精确测算的。”

  他把目标锁定发展玛咖产业,“让最穷的人脱贫,让最累的人健康,让更多的人就业”。“前十年虽然困难,但我没有想过退缩。因为我在想,50年代出生的人,60年代的人,70年代的人,终究会有老的一天,未来什么产业最有潜力?是健康产业。”

  玛咖在国际上在食品领域里的应用非常多,可直接添加到食品、保健品里,还可以提取做成药品。添加到食物里的可以做成酒、牛奶、咖啡、茶、饮料,甚至漱口水、牙膏、化妆品。

  “国外的玛咖运用范围非常广,咱们国家刚刚起步,所以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记者从阿里巴巴网站上看到,每克玛咖干果的价格,从0.2元到2.6元不等,有的甚至更高,市场中的玛咖原料价格更高,根据玛咖的等级,黑、黄、紫三种颜色,颜色越深的价格越高。而一个玛咖精片做成的礼盒,则可以卖到500元甚至更高。

  如今,杨勇武团队除拥有云南丽江玛咖基地外,还将玛咖产业基地延伸到了周边地区,是目前全国最大玛咖种植基地,与中科院合资成立了公司,其产品也由单纯的玛咖系列向雪莲系列、藏红花系列、肉苁蓉系列、红景天系列、虫草系列、锁阳系列等多方面开拓。同时,还负责了中科院西部行动高新技术项目课题、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课题、北京市科委专项课题、863重点项目子课题(生物医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课题。

  目前,市场内早已不是杨勇武一人独占鳌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对玛咖的认识更加深入,市场逐步开拓,更多的人看到了它背后蕴含着的强大的市场潜力。后起之秀纷纷涌现,行业内部分工更加细致,不同的公司根据自己的优势纷纷抢占市场。

  回想起来,杨勇武当年怀揣着对部队、对国家栽培的感恩之心,毅然放弃了在北京优越的工作环境,卖掉了在北京的房子,投身一个陌生的产业之中。生于高原,长于高原,回馈高原。他带来了玛咖这种适合高原种植特定区域种植的珍稀物种,填补了我国高原山区高附加值大田作物的空白,为发展高原环境恶劣地区的经济、带动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发展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杨勇武的经历,见证了3粒种子,14年坚守,最终成就了一个玛咖王国。如今,玛咖在云南的种植面积已超过了10万亩,创造了一个百亿元的产业。玛咖已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产业,有百万人参与。

  杨勇武的成功,可以用两句话形容。一是“生于斯,长于斯,回馈于斯”,二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成就这一番事业,不仅要靠智慧,还要靠情怀。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