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国外央行争相降息 专家称我国降准可能性更高

  • 发布时间:2015-02-04 10:55: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导读】国外多家央行宣布降息,全球掀起“放水”大赛;国内降息降准之声甚嚣尘上。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降息或降准,实体经济走势应当成为“指挥棒”。

  央广网财经2月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加拿大降息!丹麦降息!澳大利亚降息!全球货币市场正在呈现风云突变之势。美联储刚刚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进入加息周期之际,欧洲央行又开始推行量化宽松。随后,各国央行纷纷掀起“放水”大赛。

  从1月下旬开始,瑞士、丹麦、加拿大、印度、俄罗斯等国相继采取宽松行动。受此影响,美元在国际市场上大幅走强,非美货币大幅贬值,欧元本轮贬值幅度已达20%。

  国际间货币战争局势加剧,也使得国内降息降准之声甚嚣尘上。国泰君安发布报告说,货币战升温,人民币对美元将小幅贬值,央行降息降准可能性加强。 花旗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分析,不久前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创新低,将为央行在第一季度降准50个基点敞开一扇窗。瑞穗银行的分析师也持相同观点,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来自于欧洲需求和反通胀的逆风,因此未来面临采取更多刺激性措施的压力正在加大。海通证券更是预测得“有鼻子有眼”,说:央行3月将首次降准,年内将降准3次以上。

  对于市场上纷纷扰扰的声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从目前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情况来看,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郭田勇:的确现在市场上关于央行未来下一步货币政策的走势各方非常关注,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央行货币政策需要关注国际层面的一些变化,也要注意到国内基本情况。目前来看,一方面我们整体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比较高,20%的准备金率。而且近两年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我们主要是国际收支顺差比较大,央行通过外汇占款的方式来投放货币,从目前来看这条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从国内实体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增长率比较低,未来我们可能从货币政策上还是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那么,调整方向是什么?降息,还是降准?郭田勇判断,比起降息,未来央行降准的可能性更高。

  郭田勇:未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或者说降准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对于降息来讲我觉得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大家考虑。第一是前一段时间央行刚刚降过息,未来是否要继续降息还有待观察;第二方面我们也注意到这段时间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不断趋于尾声,美元走势比较强,人民币汇率也出现的一定程度的下跌,如果说现在降息幅度如果比较大,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当然,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的在可控范围内贬值对中国经济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说在短时间内如果出现大幅度贬值,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麻烦。

  尽管市场普遍预测,央行在近期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大概率事件。但也有不少人持不同观点,由于对信贷流动的问题感到担心,央行很可能只是选择采取规模较小的刺激性措施,比如定向降准。澳新银行的分析师说,目前央行仍在继续通过反向回购来操控市场流动性,这表明央行很可能不会在近期内采取广泛的宽松措施。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货币政策定的调子是“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也就是说,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要更加注重以实体经济的感受作为调控阀门。因此我们认为,无论是降息还是降准,还是要看实体经济这根“指挥棒”指向哪里。

  未来中国央行是否会加入全球货币战?降息降准究竟哪个可能性更大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就此解读。

  经济之声:目前全球货币战争正在加剧,甚至有机构预期,未来多国将加入货币战。由于全球经济回升还需时日,货币战可能仅仅开始。怎么分析这种观点?中国会加入货币战吗?

  赵锡军:在目前这个比较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之下,我们一定要保持定力,要科学、理性、全面的看待和判断所面临的局面。现在有很多的国家,欧洲、澳洲,包括新兴市场一些国家都开始有降息的迹象,但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美国开始进入升息的周期,并不是美国的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完成的多好,它进入升息,更多的是它想拉开和别的国家的差距,因为一旦降息有可能就是一个短期的刺激,这样可能导致经济以后就要步步落后于美国。

  我们进入新常态以后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结构调整,要进行产品和产业的升级换代,要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变,这个是我们长期的战略,也是我们能追赶上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如果不坚持这个方向,一有经济的波动就采取宽松的政策,有可能这个结构调整升级换代和模式转变就永远跟不上了,这一点长期考虑要坚持。

  但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对我们短期流动性还是有影响的,我们原来的双顺差可能有,或者是减少,或者也可能不存在,同时由于我们走出这个战略使得我们资本的账户也开始出现一些可能的逆差,所以这种情况下要考虑到原来货币投放的渠道确实发生变化了,这个变化我们需要由别的渠道来弥补,这个就需要央行通过更多的流动性的工具的创造,来弥补由于原来投放渠道变化带来的货币量的减少,所以要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和稳定,这个是短期要做的工作,至于需不需要加入降息大队伍,我觉得目前可能还是从流动性角度来考虑,而不是降息角度来考虑。

  经济之声:有人分析1月份实体经济数据走势不太具有指示性,再加上2月份会受到春节因素的干扰,能够真实反映今年经济运行状况的数据要从3月份开始。仅仅看到1月份部分数据就对全年的货币政策走势做出预测,这显然不是理智的判断。怎么分析这种观点?

  赵锡军:应该说1月、2月份的经济确实跟正常的情况有一些不一样,比如1月份和2月份由于春节的假期,元旦假期,有可能生产经营的活动会受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个时候相应一些指标有可能跟正常情况有一些季节性的差异,我们从总体把握来讲还是要看经济的总体的走势。

  目前来看,尽管我们跟历史相比,经济增长已经从两位数10%以上的增速开始往下滑落到了7%左右,但是横向比较,7%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能够利用7%的增长速度来把握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模式转变之间的平衡,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说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放弃原来定的目标和任务,这一点特别要考验我们货币政策的能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