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行进陇原精彩故事】金吉泰:创作与生活同在

  • 发布时间:2015-02-04 06:29:30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牛庆国

  我知道榆中县有个金崖镇,是因为金崖镇出了个农民作家叫金吉泰。今年83岁的金吉泰先生,一直生活在农村,以种田为生,但他却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尤其以儿童文学享誉文坛。至今金吉泰已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醉瓜王》、童话集《小毛驴出国》《戴金戒指的小猴子》和《金吉泰儿童文学精品集》、长篇小说《农耕图》等多部作品。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甘肃省文艺终身成就奖”。问他成功的原因,他说一是对文学的热爱,二是有丰厚的生活素材。

  那天正好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我前去采访金吉泰先生。金吉泰的家离金崖镇镇政府不远,是村子里最古老的一院土坯房。走进他住的上房,就看见堂桌上方的墙上挂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写着一行字:“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全体人员合影”,时间是1965年11月28日。我们从照片上找出了年轻时的金吉泰。照片的上方挂着一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4月颁发的“书香之家”牌匾。那时,正午的阳光照进屋来,窗户上的剪纸虽然已褪了色,但依然可清晰地看到牡丹、喜鹊等栩栩如生的吉祥图案。(转4版)

  (接1版)

  金吉泰说,喜欢上文学是因为兰州解放那年,他在兰州的新华书店里看到了《王贵与李香香》《李有才板话》等这样一些书,小时候读过《西厢记》之类的他,当时被这些书惊呆了,小说可以这样写吗?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也能写进书里吗?从此,他就立志要写这样的小说,要把他熟悉的农村的人物和故事都写到书里去。

  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在当时的《甘肃文艺》上,从此他就和一个叫清波的编辑成为了好朋友。他说,在创作的道路上,有很多报刊给过他帮助,至今心存感激。上世纪60年代初,他得了一场大病,在病床上他依然惦念着创作,构思了两篇小说,其中的一篇投给《甘肃日报》后,很快就收到了报社编辑的信,信中请他到报社来修改稿子,但因病未能去成,接着就又收到了编辑的信,具体提出了修改意见,并给他寄了两本稿纸,修改后的这篇题为《醉瓜王》的小说在《甘肃日报》1962年6月14日的“百花”版整版发表了。他当时激动得简直无法言表。说着,他找出了当时编辑给他的信,信有3页,信纸已发黄,但细读就会看出当时的编辑对一位农民作者的关心和爱护,他说遗憾的是他一直都没有打听到这位编辑的名字,因为信上没有署编辑的名,但一想起来就很感动。

  问他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时,他说全都来自生活,他不相信一个没有生活的作家能够写出感动人的好作品。他的幸运在于他一直在生活中,生活给了他无穷的创作资源。比如《农耕图》,他用朴实无华的文笔,描绘了一部西部农村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平民百姓形象,对古丝绸之路上的人文旧貌、风土人情也给予了详尽的描述。小说中的好多人物和故事都是他生活的金崖镇和榆中县的真实故事,好多事都是他亲身经历、亲眼见过、亲耳听过的。因为有着扎实的生活,因此写起来十分顺利,几十万字的初稿,他仅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写成了。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越写越激动,越写越让他感到共产党的辛苦和不容易,更加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了。

  金吉泰谦虚地说,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好些素材本来就很有文学的元素,只要稍一加工就成了艺术,就像根雕一样,他只是拣到了一个造型很好的树根,然后才雕刻成了一件作品。当然,有了好的“树根”,还得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比如童话《冰泉》的写作,是因为在离他的村子不远处有一个巴什沟,沟里有眼泉,冬天的泉眼周围就形成一片冰滩,有一年有五只羊陷在冰滩上,村里有一个老汉让孙子去抓那五只羊,结果一只都没有抓住,《冰泉》就写的是这个故事。再比如当他听到武威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后,亲自到那里去采访,写成了童话《马踏飞燕·柳叶剑》;还比如当他在莫高窟看到敦煌壁画被外国人所盗取后留下的空白时,激发他写出了童话《莫高窟纤夫》,以及《白兰瓜华莱士》《白狐》《羊羔和高炮爷爷》等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而且,他发现甘肃题材的作品不仅在本地,在外地也很受读者的欢迎。

  当我问他都这么大年龄了,是不是该停下笔来安享晚年时,他说他很想停下笔来,但火热的生活常常激起他心中想表达的热望,使他欲罢不能。他说他这一生虽然吃过不少苦,但内心却充满感激,感谢文学,感谢生活,感谢这个时代,当然也要感谢几十年来支持他从事文学创作的老伴儿,还有他的子女们。说这些话时,幸福像阳光一样浮现在他的脸上……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