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呵护湿地,呵护我们的未来

  • 发布时间:2015-02-03 05:13:1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然而,雨洪利用率不足10%,每年1.6万亿立方米淡水白白流入大海,相当于全国全年6200亿立方米用水量的2.6倍。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频发,雨洪资源大量流失,不是因为降雨量明显增多了,而是由于森林湿地调水的功能减弱了。盛雨的‘水盆’变小了,有水留不住了。”2月2日,第19个世界湿地日活动启动之际,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如是说。

  湿地是碳汇,又是碳源

  黄水哗哗,注入大池。池中满是悬浮的模块,模块上种满水竹芋。这里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城东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只见浑水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后,就变成清澈见底的清流,汩汩流出。

  据污水处理厂负责人介绍,劣五类水质流经湿地后,可净化为三类以上水质,达到饮用水源安全标准。

  “试验表明,1平方米湿地可以处理1个人产生的生活废水。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我国现有湿地5360.26万公顷,每年可净化污水154亿吨。全国湿地贮藏着2.7万亿立方米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的96%。”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说。

  除了储水、调水、净化污水等功能外,湿地还关乎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生态平衡、文明兴衰。

  湿地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依赖湿地繁衍生息。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表明,我国湿地有湿地植物4220种、脊椎动物2312种、鱼类1763种,是名副其实的“物种摇篮”。湿地既是碳汇,又是碳源。据统计,占全球陆地总面积8.6%的湿地储存的碳总量约为7700亿吨,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我国沼泽湿地碳储量达47亿吨。仅若尔盖湿地储存的泥炭就高达19亿吨,平均每公顷碳储量约4130吨。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已高居全球第一,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国际国内压力。加强湿地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说。

  湿地破碎化,成生态孤岛

  老北京居民都知道,身边的永定河已经断流30多年,早就失去了饮用水源地的功能。目前北京段的永定河水流,是每年人工注入的,据说每年需补水1.3亿立方米。据统计,北京湿地面积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2568平方公里,退化到目前的526平方公里。

  北京永定河断流、湿地退化,只是全国湿地严峻形势的一个缩影。

  最新的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显示,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由上世纪90年代的5万多条,减少到现在的约2.3万条,减少了一半以上。河北95%以上的河流出现断流。号称“华北之肾”的湿地白洋淀,面积从20世纪60年代的近千平方公里,萎缩到目前的200多平方公里。过去60多年,我国滨海湿地净减了119万公顷,锐减了50%。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减少蓄水350亿立方米。1990年到2000年,全国湿地减少500多万公顷,近10年又减少近340万公顷。黑龙江三江平原的自然湿地,由解放初的500万公顷减少到91万公顷,减少了约82%。

  大规模的无序开发建设,导致湿地严重破碎化和功能严重退化。马广仁说,长江中下游原有100多个通江大湖泊,现在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两个,导致河流、湖泊的防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以前,黄河在枯水期流经若尔盖湿地后,水量能增加近40%。自20世纪60年代起,为扩大草场面积,当地对泥潭沼泽进行了大规模开沟排水,仅若尔盖县就有约10万公顷的沼泽地被排干水分,造成湿地碎片化、严重沙化,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降低,成为黄河水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湿地破碎化,成为生态“孤岛”,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能力明显下降。《201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十大流域中,黄河、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5大流域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有的流域污染比较严重,四至五类、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20.9%和10.2%。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湖泊受到氮、磷等物质的污染,10%的湖泊富营养化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面积扩大了60倍。我国东南沿海许多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已处于濒危状态。“长江白鳍豚已处于功能性灭绝状态。20世纪50年代,洪湖湿地鱼类还有100多种,现在只剩50多种。”

  “长期以来,湿地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对湿地的围垦、基建占用、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过度放牧等多种威胁仍然十分严重,已经远远超出了湿地生态系统自身的承载能力,湿地生态系统已不堪重负。”张永利说。

  守住红线,科学保护湿地

  冬日的浙江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绿草青青,碧波脉脉。据西溪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金成涛介绍,近年来,杭州市根据西溪湿地的植被特征,积极开展植被修复工作,疏浚河道47公里,清淤250多万立方米,护岸40多公里,实施钱塘江引水入园工程,公园水体水质长期保持在三类以上,形成了多样性的湿地植物群落景观。2005年至今,域内植物新增了345种,鸟类增加了64种,昆虫增加了226种。

  西溪湿地的修复工作,折射了我国近年来在湿地保护上所作的努力。

  根据国务院2008年批准的“三定”方案,近年来,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长期规划和分阶段实施规划,建立完善了湿地补贴政策,投入从“十一五”期间年均3亿元增加到2014年约20亿元。目前,第一部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部门规章《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已出台,已有20个省份制定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全国湿地保护面积已达232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10年前的30.49%提高到现在的43.51%。张永利表示,从治理角度看,全国湿地保护条例尚未出台,一些关键性的制度仍不完善,湿地保护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显不足,湿地保护投资与需求相比缺口依然很大,湿地保护恢复的科技支撑仍然薄弱,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人均占有湿地0.6亩,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每年还减少约500万亩湿地。如果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我国湿地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国家林业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划定了全国湿地保有量不少于8亿亩的湿地保护红线。国家林业局将严格保护自然湿地,科学修复退化湿地,努力提升湿地保护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国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赵树丛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