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企海外上市,新情不错

  • 发布时间:2015-02-02 21:29:40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何诗霏  责任编辑:罗伯特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海外上市。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之一,与美国、香港等资本市场相比,新加坡市场因其上市周期短、二板门槛低、成本相对低廉等优势,正日渐赢得中国小微企业的青睐。目前,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出于竞争考虑,也在想方设法吸引中国内地企业赴新上市。

  来自商务部驻新加坡使馆经商参处的报告分析指出,虽然在新加坡上市的中企数量较多,但其整体表现尚不及市场平均水平。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在新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有127家,占比16.82%,在新交所上市的外国企业中数量居第一位。其中主板115家,占18.55%;凯利板12家,占7.74%。2014年年末,新交所上市中企股票总市值295.24亿新元,占2.96%,其中主板292.48亿新元,占2.96%;凯利板2.77亿新元,占2.56%。2014年全年,新交所上市中企股票交易额166.3亿新元,占新交所股票交易总额的6.26%,股票平均收益率仅0.66%,远低于平均水平。这表明中企在新加坡股市的整体表现不佳。

  赴新上市阻碍不少

  报告指出,新交所上市中企整体表现不佳有外因,但更多是基于中企自身的原因。

  其一,新交所上市中资企业以往的负面新闻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几年前,极个别中国上市企业弄虚作假、违规操作被曝光,严重损害了中国在新上市企业的整体形象,市场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对中国企业股票避之唯恐不及,市场信心的恢复尚需时日,更需要新交所上市中企自身的切实努力。

  其二,新交所上市中企不善于公关,与市场产生了隔阂。一些中资企业在新上市后,对市场弃之不理,缺乏与市场投资者之间的沟通。除了每年必须提交的年报外,见不到人,也听不到声音,投资者无从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其股票自然也就无人问津成了“僵尸股”,年交易额微乎其微。这其中不排除个别企业上市就是要一块“在海外上市”的招牌。

  其三,新交所上市中企多为中小型民企,以华南一带的加工制造业企业为主,实力不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在中国经济的转型进程中,这些企业的经营遇到很多困难,业绩不佳,拖累了其股票的市场表现。

  此外,由于监管限制,目前中企在新直接上市还存在诸多阻碍,而个别成功的案例也不具备普适性。特别是针对国有企业,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较佳平台仍有可为

  尽管新交所上市中企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新加坡作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和第二大财富管理中心,其法律健全、监管严格、资本市场发达、融资潜能较大、辐射功能强,仍是中资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理想平台。

  目前,新交所已与泰国、马来西亚的交易所实现互通,今年6月将与台湾交易所实现“新台通”。新方对“沪新通”“深新通”也表示非常感兴趣,已与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等机构有过多次接触。报告认为,中国可在“沪港通”运行顺利的情况下考虑“沪新通”“深新通”,逐步放开中企赴新直接上市的监管,加强中新两国在资本市场方面的合作。

  报告分析指出,虽然目前新加坡的股市规模相对较小,仅为港股的四分之一,且交投不够活跃,但新加坡是东盟的经济领头羊,其资本市场的辐射范围可远至中东、澳洲,中资企业可充分利用其国际化的平台优势。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融资,而要利用新加坡良好的经商环境和国际信誉拓展企业在全球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业务。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了区域总部乃至国际总部,这些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新交所上市,也有利于改善在新上市中企的结构和表现。

  针对目前在新上市中企表现欠佳的现象,报告指出,在新上市企业应加强与市场的沟通,进一步改善新交所上市中企的整体形象。一方面,上市企业要严格遵守新加坡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借助各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做好市场公关。要改善中国股票在新加坡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应采用新加坡市场通行的办法,由上市企业与新交所或咨询公司、股票经纪机构合作举行说明会、路演,善于“讲故事”,实现向投资者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信息投放。此外,一些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如光大水务、扬子江造船、中航油等应定期进行信息交流,介绍经验。

  新加坡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节点,中资企业能通过在新上市融资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可通过上市后的规范化经营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为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奠定更为牢固的经济基础。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