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山东建设"海上粮仓" 2020年水产品产量将达1000万吨

  • 发布时间:2015-01-28 08: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金虎  责任编辑:罗伯特

  

  山东已形成海参、对虾、扇贝、海带等十大优势主导产业。 苏 彬摄

  当前,耕地、淡水资源等生产条件约束日趋突出,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在此严峻形势下,山东将视线转向与自身陆地面积相当的15.9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洋。近日,山东出台了《关于推进“海上粮仓”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粮食安全和海洋渔业发展,“耕海牧鱼”建设高端优质海产品生产基地。到2020年,山东省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按照蛋白质含量折合粮食当量400亿斤,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100公斤,为城乡居民提供40%的动物优质蛋白。

  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宋继宝介绍,渔业在保障食物供应、养护水域生态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将水产品列入粮食范畴,在粮食保障方面,水产品可以起到代粮、节粮和促粮三大作用。据了解,生产1公斤的鱼肉仅需消耗谷物1.5公斤,而生产1公斤的牛肉却需要消耗谷物7公斤,很多滤食性鱼类可以不消耗谷物,仅仅依靠摄食浮游动植物来转化形成优质蛋白,水产品蛋白质含量大约是谷物蛋白质含量的2倍。发展渔业不仅不与粮食生产争地、争水,而且可以改碱、肥田、解毒。山东沿黄区域“上粮下渔”改造盐碱地的做法,收到了渔、粮两利的成效。农田施用海藻肥还可以有效改良土壤,解决土壤重金属超标、土壤板结等土壤污染、退化问题。

  山东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3345公里,约占全国的1/6,具有建设“海上粮仓”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近年来,山东引入工业化的理念建设现代渔业园区,渔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全省已审定规模化的省级现代渔业园区223处,园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其中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渔业园区达50多个,东营市30万亩现代渔业园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渔业园区。目前,山东已形成了海参、对虾、扇贝、海带等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全省规模以上渔业企业发展到720多家,规模化的专业渔民合作社发展到1500多个。

  山东还是我国渔业科技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云集了全国半数以上高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强大,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山东省的渔业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先后实施了渔业增养殖、渔港、渔船管理和养殖水域滩涂占用补偿等一系列规章,严格渔船管理,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保障了渔业发展环境。

  有关专家指出,山东实施“海上粮仓”建设,渔业生产仍面临4块短板:

  近海传统渔业资源衰退。受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山东海洋渔业资源的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种类组成趋于小型化、低龄化、低质化,带鱼、大小黄花鱼、乌贼等传统渔业资源已形不成渔汛。

  渔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渔港渔船老旧现象突出,渔业养殖设施普遍老化,水产品加工增值率普遍不高,水产品质量追溯、水生生物疫病防控体系尚不完善,渔业机械化水平低。

  渔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全省渔民专业合作社共1561家,入社成员近7.3万户,占全省渔民总户数的15.2%。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提升乏力,现代化水平受到制约。

  渔业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山东渔业尚未被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商业性保险也刚刚起步,未对水产养殖业形成大面积覆盖,一旦遇到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受灾渔民恢复生产难度很大。

  下一步,山东将着力培育水产养殖、渔业增值、海洋捕捞、水产加工、渔业休闲五大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实施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海洋牧场建设、远洋渔业建设、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休闲垂钓基地建设五大重点工程,着力构建“海上粮仓”的资源环境保护、现代经营、科技支撑、公共服务保障、政策支持五大支撑体系。此外,山东还将设立“海上粮仓”建设投资基金,积极探索将渔业养殖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