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8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LED产业如何迈向“微笑曲线”上游

  • 发布时间:2015-01-28 01:30:4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日,深圳企业聚飞光电宣布与日本丰田合成(Tododa Gosei)达成供应链战略合作,获得其LED白光专利授权。随后,安信证券在针对聚飞光电的研报中称:“公司和丰田合成签订白光LED授权协议,未来更有效拓展海外客户。”并预测道,“公司从LED封装向显示器件上游材料进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上游移动”。

  专利在手,海外业务不愁。聚飞光电董事长秘书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这次合作构建了从芯片到LED白光应用的全方位专利保障,将更好地支撑公司及客户的国际化拓展。

  中国LED产业专利联盟理事长眭世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专利,是中国LED企业不可能绕开的产业发展问题;由于专利壁垒的存在,国内LED产品难以进入中高端国际市场。国内企业能够获得专利授权,确实对其走出去是一大利好消息。不过,克服专利问题,中国LED企业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利虽多,“含金量”不足

  这看起来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

  根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到3507亿元人民币,其中下游应用规模达到2852亿元;2014年1—11月,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总额近7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52%,在金砖国家、中东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异军突起”。

  但漂亮的数据背后,也藏着些“尴尬”。我国LED产业规模大,但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也就是附加值较低的区域。“按照行业划分习惯,一般将LED产业分为LED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和应用等部分。”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员龚巍巍介绍,到2013年年底,我国大陆LED领域共申请专利36595件,主要集中在封装、应用和驱动方面,而外延芯片和衬底方面的专利相对较少。而且,从专利类型上来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占比较大,发明专利相对不足;即使是在发明专利中,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原材料领域的专利也是难觅踪影。

  “下游领域企业的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主要还是以价格战为主,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粗制滥造的企业反而可能在市场上站住脚。”龚巍巍对科技日报分析道。LED产业下游领域门槛较低,竞争无序,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干脆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但是,由于专利问题,在海外,这些企业也只能专注于利润较薄的下游环节,或者从国外购买芯片以规避专利风险。

  而聚光飞电这次获得白光LED专利授权意味着什么呢?

  白光LED专利主要集中在芯片和荧光粉两个方面。中科院半导体照明中心主任王军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与白光LED相关的一些荧光粉核心专利,的确有许多都掌握在日亚和丰田合成等LED厂商手中。国外LED五大巨头——日本的日亚化学公司、丰田合成公司、美国科锐公司、飞利浦流明公司及德国的欧司朗公司对LED的研发专利布局较早,因而在LED整个产业链上拥有大量专利,而且彼此交叉授权,结成一张保护网。获得专利许可,企业才能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不然,“国内LED企业走出去仍然面临很大的侵权风险。”

  专利围剿,让中国企业很受伤

  业内人士把LED产业专利问题形容成“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随时可能落下。

  令人记忆犹新的便是美国的“337调查”。自2008年以来,我国LED企业多次遭受“337调查”。“337调查”是指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对不公平的进口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的做法,被认为是美国利用知识产权纠纷,阻止或限制外国企业或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手段。“一旦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涉案产品发出普遍或者有限排除令,相关企业生产的涉案产品将无法出口到美国市场。”龚巍巍说。

  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发布的《LED专利趋势分析报告》也给出了这样的数字:到2014年5月,全球LED专利诉讼案件高达20余起,海外企业对国内LED起诉案件多达20件。

  “我们上游技术方面的专利很少,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在国际上,很难打进欧美日韩市场,除非你花大价钱去购买人家的芯片和光源,但这样一来,你的价格竞争优势就没有了。”中国LED产业专利联盟理事长眭世荣语气中有些忧虑,“当你的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发达国家就会借专利问题做文章,对你进行打压,这也是他们一贯使用的策略。”成立LED产业专利联盟,也正是要企业协同创新,抱团取暖,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LED产业专利战。

  进行专利布局,给国际竞争添砝码

  “要想进一步走出去,获得专利授权是一个更为有效快捷的途径。但是,在获得授权的同时,我们还得加快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做好自己的专利布局和专利规避设计,最终实现在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下开拓国外市场。”王军喜称。

  除了“有钱任性”地“买买买”,还得靠“研发”,才能真正“翻”过专利高墙。龚巍巍指出,如何突破行业技术难点是国内企业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在观念方面,国内企业需要有知识产权意识,将知识产权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政府或者产业联盟需要在宏观层面上去引导国内LED专利布局,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利补充。“整合资源,加强产业的上下游联动,以应对国内外的专利风险。”

  专利,可以用大价钱去买,也可以用自己的专利去换。眭世荣解释说,企业可以尝试在LED产业的上游链条比如荧光粉和衬底领域,去开拓新的技术路线,或者跟紧LED产业一些新的、颠覆性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把握机会,取得先机。

  王军喜也注意到,LED领域的部分核心专利,如两步外延生长法、芯片结构以及YAG荧光粉专利,保护期限已届满或即将届满。“如果国内企业能够在这些难以规避的核心专利基础上开辟自己的技术路线,同时做好专利布局,或许有望能开辟新局面。”对于这一点,龚巍巍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虽然对手的部分专利失效,但这些巨头还拥有多项专利,国内企业要实现“突围”,过程依然漫长。

  但不管怎样,在仅有少数国内企业获得LED产业上游专利授权的情况下,专利问题必须直面。眭世荣呼吁国家相关部门重视LED产业发展的专利限制,在宏观政策的制定和科研经费的拨付上给予支持,让企业、民间组织和政府形成合力。这样,国内企业在掘金海外市场时才能更有底气。

  ——相关链接——

  巨头们分分合合的LED专利战

  全球LED体系中,围绕专利,战火频仍。知识产权诉讼,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据《新材料产业》一篇关于LED专利的报道,如今LED五大巨大的成长都与LED产业的核心技术分不开。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名古屋大学赤崎勇教授利用电子束照射得到P型氮化镓,日本专家中村修二直接利用热退火完成P型氮化镓的制作,从此开创了今天氮化物半导体在白光LED中的核心地位。成立于1956年的日亚化学也正是凭借着中村修二的发明奠定了世界LED行业的领先地位。

  随着蓝光和白光LED产品的成熟,LED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涌现,市场逐渐扩大。从1996年开始,日亚化学凭借其拥有的专利在国内、国外两个战场与丰田合成、Cree展开专利诉讼战,其间几个企业间来来往往的对决非常频繁,也主要集中在衬底等核心领域。

  这边专利大战正酣畅,那边LED研发和生产水平也在进步,全球一流企业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业界公认的行业大鳄便以日本的Nichia(日亚)、ToyodaGosei(丰田合成),美国的Cree(科锐)、Lumileds,德国的Osram(欧司朗)5大公司为代表。这些企业拥有相当长的产业链,其产品范围包括从外延片生长、切割晶粒到封装成芯片的全流程。

  掐架之后,在交叉专利和技术标准的促动下,巨头之间从竞争开始走向合作。战火终于暂时停歇,曾经的对手变成了“盟友”。从2002年开始,在日亚化学、丰田合成和Cree以及Lumileds公司之间达成了一系列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2005年5月,日亚化学和Cree就白色LED的交叉授权达成了协议。2011年,Cree与欧司朗(Osram)宣布,两家已签署全面性的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此项协议涵盖双方在蓝光LED芯片的技术、白光LED、萤光粉、封装、LED灯泡灯具,以及LED照明控制系统等领域的专利。

  掐架是为了市场,讲和同样也是为了市场。专利成为几大企业勾画全球市场版图的媒介,也成为平衡各方利益的重要纽带。巨头们利用各自的核心专利,采取横向(同时进入多个国家)和纵向(不断完善设计,进行后续申请)扩展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布置了严密的专利网。

  所以,巨头之间的“摩擦”,最后握手言和;但对后进入LED产业的企业来说,这种贸易摩擦,可真就是“魔鬼的步伐”,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阻碍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