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企业掀起海外投资潮

  • 发布时间:2015-01-27 20:29:31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何诗霏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4年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满载而归的一年,也是中国企业从“制造商”向“投资家”转变的一年。当年中国海外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日前表示,2014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增长14.1%,达1029亿美元,其中能源和资源是中国海外投资最为集中的领域。同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增长1.7%,达1196亿美元,与2013年相比增速显著放缓。中国对外投资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对外投资增速快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大幅增加,其中,对美国投资增长了23.9%,对欧盟投资增长了近2倍。

  中国资本布局全球

  在欧美日等发达市场,中国资本主要布局品牌与技术。中国资本已经拥有了意大利存贷款能源网公司35%的股权、英国泰晤士水务10%的股权、法国蓝鹰航空48%的股权、德国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公司100%的股权……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德国再次成为中国企业在欧并购案例最多的国家。2014年中国企业共收购36家德国企业,比2013年的28起收购增长了1/4多,而2009年仅有2起中国企业收购德企的案例。从收购企业数量上看,2014年中国已成为德国第6大投资国,美国以159起收购列第一位,其次是瑞士(70起)和英国(62起)。

  2014年,中国在欧洲共收购了163家企业。安永合伙人孙轶表示,中国企业加大对外投资符合中国政府制定的目标,即继续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以提高其全球竞争力。中国企业收购的兴趣中心是技术领先型企业,尤其是汽车和机械行业,德国则在这些领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也是中国企业收购的重点。

  孙轶指出,大多数中国投资者希望赢得新客户,并向德国企业学习,因为“德国制造”是很好的卖点。在很多收购交易中,中国投资者还在保障就业岗位上作出了承诺和让步。一些德国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被收购前十分艰难或行将破产,因此中国投资者的到来是雪中送炭。

  中国资本在欧洲的快速蔓延仅仅是中国资本进军全球的冰山一角。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和多元化业务,中国开发商迅速在澳大利亚崛起。

  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报道,中国地产开发巨头在澳东海岸手握超过40亿澳元的公寓开发项目,过去一年半里参与了逾21亿澳元开发用地的交易。如此巨额的交易规模意味着,它们有能力为最好的地块报出高价。

  世邦魏理仕澳大利亚分部的CEO萨瑟恩说:“与这些国际巨头相比,澳国内多数大型开发商都显得很渺小。”很多中国开发商如王健林许家印杨惠妍等,一年半前在澳大利亚几乎没有名气。王健林执掌的大连万达集团近期因投资悉尼环形码头及黄金海岸珠宝三塔综合开发项目登上了澳大利亚各大媒体的头条。与本土倾向于只做地产的开发商不同的是,许多新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中国开发商拥有非常多元化的业务。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5年中,中国资本已经遍及包括曼哈顿地产、缅甸服装厂、非洲煤矿在内的全球各个角落。

  外商对华投资增速放缓

  相比之下,外商对华投资增速则相对放缓。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对汽车制造和儿童奶粉等行业的外企所进行的反垄断调查和价格检查,加剧了外国企业的担忧。近些年由于土地和劳工成本上升,中国投资目的地地位日益受到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和挑战。

  数据显示,2014年传统投资伙伴的对华投资额均有下降,欧盟28国对中国投资68.5亿美元,同比下降5.3%;东盟对中国投资65.1亿美元,同比下降23.8%;美国对中国投资26.6亿美元,同比下降20.6%。而来自韩国和英国的投资则呈现增长势头,2014年韩英两国对华投资分别为39.7亿美元和1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8%和28%。

  2014年日本对华投资更是创下了25年来的最大跌幅。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日本实际对华直接投资额比2013年减少38.8%至43.3亿美元。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由于受中日关系恶化、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以制造业为中心的日本对华投资大幅减少。

  据日中经济协会介绍,2014年日本对华投资的降幅甚至超过了1989年(降幅约35%),这是自198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大跌幅。对华投资的日本企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首先是对华投资的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过去,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业是日本对华投资的主流。近年来,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最低工资比2010年上涨了50%以上,土地租赁费用也出现较大涨幅。对华投资的日本企业不得不作出战略调整,使得“中国+1”现象出现。例如,东芝关闭了大连液晶电视工厂,将该业务集中到印度尼西亚。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在变化。过去的政策以经济增长为先,为引进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效果明显的制造业企业对华投资,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外资优惠政策。近年来,中国政府将产业重点转向高新技术,削弱了传统制造业来华的投资份额。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