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长征7号新火箭首完整亮相 评:开辟中国航天新征程

  • 发布时间:2015-01-27 17:2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导读】长征7号新型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完整亮相,即将进行首次全系统合练,明年将首飞。《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新型运载火箭开辟中国航天新征程。

  央广网财经1月2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报道,海南文昌最近迎来了一件庞然大物。长征7号新型运载火箭已经抵达海南文昌发射场,即将进行首次系统合练,而明年,长征7号火箭就将首次发射。

  这次亮相的长征7号火箭采用了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燃料,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用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和助推器组合成适应不同航天器的发射工具,近地轨道载荷最大为13.5吨以上,同步转移轨道载荷最大7吨,太阳同步轨道最大5.5吨。

  这种新的构型将可以发射“天舟”货运飞船,未来也可以用于取代现役“长征2F”型火箭执行载人航天任务。今后我国还将在长征7基础上研制用于发射高轨道航天器的同系列火箭。长征7系列火箭是我国新型运载火箭中的核心,可能承担我国未来80%的航天发射任务。

  同时,这次合练中长征7号也是首次在海南文昌专为这枚火箭建造的新发射工位进行试验,并且采用了新型的移动发射平台,与长征2F火箭采用的移动转运平台垂直转运到固定发射台进行发射的方式相比,移动发射平台的准备时间更短,发射更灵活。

  数据显示,长征7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和美国“德尔塔V”和“猎鹰9”火箭相似,成本较低,不过如果考虑到“猎鹰9”火箭未来可能回收第一级的话,可能成本上“猎鹰9”稍占优势。不过,从航天飞机的历史教训来看,火箭回收技术未必能大幅降低总发射成本。不论如何,长征7号火箭将是未来20年内世界上性能价格比最高的运载火箭之一。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立栋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长征7号采取了模块化的设计,并且采用了无毒无污染的新型燃料。有数据显示,之前我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9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是5.5吨。而长征7号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13.5吨,可以看出,从性能上有明显的提高。在您看来,长征7号火箭在技术上的亮点都有哪些?

  张立栋:有四个方面。第一,它的材料革新,就是材料更加环保。第二,它的运载量更大了,实际上它的负荷能力也更大了。第三,它的设计手段是更先进了,从设计到生产全部采用是全三维数字平台,让研发过程有一个更为精确和仿真的设计和测试。第四,它运用了一种新型的移动发射平台,让准备时间更短,发射更灵活。

  经济之声:熟悉航天技术的朋友们都能说出一些火箭发射场的名称,比方说,甘肃酒泉,四川西昌等等。不过这次长征7号的发射场选在了海南文昌,相对来说离赤道很近。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作为发射场,对未来中国航天业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张立栋:选择海南文昌有这几个考虑。第一,和所有的发射场都有一个相同点,它的人口密度相对比较低。文昌发射场向东都有大片的海域,而火箭的发射一定要考虑有一个落厂区,如果海上回收,相对的危险系数要小。第二,是考虑一个运输成本的问题,海南文昌比内陆的甘肃或者四川运输更便捷。另外,在海南文昌发射也会显的更加亲民一些,因为民众关注度比较高,对原来比较神秘的航天工业会有一个更多的直观了解。

   经济之声:根据媒体的报道,长征7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和美国"德尔塔5"和"猎鹰9"火箭相似,成本较低,经济性更好。那么说到经济性,我们看到,美国猎鹰9的第一级是可以回收的。从经济性的角度,我们做得如何?是否有希望在今后赶上甚至超过美国?

  张立栋:美国“猎鹰”是可以回收,从表面上来看,它是成本占优的,但它在回收的过程中,是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的。最近一次“猎鹰9”火箭的海上回收,就是以失败告终。所以,从中国角度来说,像长征7号未来的性价比一定是要更高,我认为只要给予中国研发更多时间,未来一定能够赶超世界第一级的水平。

  经济之声:一方面是经济性,还一方面是商业化的发展水平,因为现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稳定并形成了完整系列,想问:中国运载火箭产业水平、尤其是面向全球的商业化发展水平如何?有没有这方面的长远规划?

  张立栋:实际上中国运载火箭的商业发射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一定比例,在2013年已达到%左右。再从长远规划角度来看,实际上已经有一个数据了,在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火箭的国际商业发射的市场份额目标已经定在了15%。还有,15年之内要完成这个推理在三千吨以上的重型的运载火箭的研制等等,这些规划也是有助于整个航空产业的发展。

  经济之声:最后如果我们观察美国的话会发现,美国已有私营资本进入到航天发射领域,中国航天业未来有否可能吸纳民间资本力量进入?

  张立栋:从国际市场来看,正是由于一些私营企业的介入,让国际航天业界带来了很大的成本降低和观念改变。从中国角度来说的话,实际上从相对外围一些配套设备一直到比较核心一些组建,其中都能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身影,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产业中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