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走出深闺”
- 发布时间:2015-01-27 07:4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我国全部仪器设备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一边是大量被闲置的仪器设备资源,一边是企业等创新主体日益迫切的使用需求,这种失衡越来越成为制约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
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业界普遍认为,此举将推动不少拥有大量科研设施与仪器的研究机构“开门迎客”,也会加快研究机构开展开放共享实践的步伐。当“沉睡”仪器成为创新利器,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据统计,我国全部仪器设备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一边是大量被闲置的仪器设备资源,一边是企业等创新主体日益迫切的使用需求,这种失衡越来越成为制约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
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导航事业部经理张勇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他们经常会选择一些有资质的科研机构,利用其大型仪器做分析检测。但张勇也坦言,如果有更多的机构能够开放仪器设备,企业在研发上的成本肯定会降低不少。
要充分实现开放,满足企业等用户需求,必须有激励引导机制作保障。《意见》提出,对于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效果好、用户评价高的管理单位,会根据评价考核结果和相关要求,实行“后补助”。而对于不按规定如实上报科研设施与仪器数据、不按规定公开开放与利用信息、开放效果差、使用效率低的管理单位,将采取网上通报,限期整改,以及停止管理单位新购仪器设备、在申报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时不准购置仪器设备等方式予以约束。
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是北京高校中较早成立的专业服务机构。该公司总经理刘亚东对《意见》提出的“制度推动”和“分类管理”感触颇深:“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以前也提了很多次,但多是一种引导和鼓励。这次专门提出‘制度推动’,说明国家在这方面顶层设计的强化。‘分类管理’的思路也特别好,因为不同单位拥有的仪器设备不一样,用户需要的仪器设备也不一样,如果用一种方式来涵盖所有,只能造成‘一把钥匙难开多把锁’。”
《意见》中多次出现“评价”一词,提出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评价体系。深耕技术市场多年的科易网董事长林国海对此表示,“评价”体现了《意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导向,但这种评价必须是基于市场的动态评价。“比如,我们在淘宝买东西,因为有有效的支付渠道,用户才会有动力根据产品质量和服务作评价。而在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方面,又该如何建立动态评价机制,确实需要探索。”林国海说。
《意见》提出搭建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科研设施与仪器配置、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的全链条有机衔接。林国海认为,要实现这种有机衔接的网络管理平台,最好要有市场化的运营主体来不断创新服务,提升平台功能,政府可根据需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保障平台的公益性。同时,也有必要对平台上的服务进行切割,将公益服务和深度增值服务分开。
在刘亚东看来,要实现《意见》提出的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必须先实现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的开放。“这些实验技术人员是否有意愿积极主动参与对外服务直接影响到设备开放服务的实效。学校如何能够调整原有的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制度,特别是利益分配机制和特定人员的奖励机制,支持实验室人员参与到企业合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刘亚东说。(经济日报记者 董碧娟)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