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郎海啸 交易商感受像“9·11”
- 发布时间:2015-01-26 08:32:0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中国,人们更喜欢投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如何鼓励中国人参与外汇市场投资?”
“我认为外汇投资并不适合所有人。与其他投资活动相比,外汇投资需要大量的时间,你需要时时刻刻关注市场行情,但相应地你也能收到很好的回报。”
这是《国际金融报》记者与英国艾福瑞公司CEO大卫·霍奇(David Hodge)在去年11月20日采访中进行的对话。当时,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外汇经纪商,艾福瑞公司正在积极开拓亚洲市场。大卫·霍奇此行目的就是为了筹备上海办事处。在完成采访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韩国进行访问。
在采访的过程中,大卫·霍奇始终表现得兴致勃勃。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自己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信心,“中国人的理财素养非常高,他们只是缺少投资的机会。我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试验是一个突破。”
然而两个月后,拥有17年历史的艾福瑞公司轰然倒下。因为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弃瑞郎兑欧元上限,导致包括艾福瑞在内的多家外汇交易商出现巨额亏损。在经历了一个周末的挣扎之后,艾福瑞公司没有找到接手的买家,只能宣布进入破产流程。
1月20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再次联系大卫·霍奇,却收到了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公关经理凯蒂·布鲁姆黑德(Katy Broomhead)的回信。而就在前一天,英国高等法院已经任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成立联合特别管理团队接管英国艾福瑞有限公司。
“在现阶段,特别管理团队没有更进一步的评论。”凯蒂·布鲁姆黑德在回信中答复记者。
黑色的一周
消息来得很突然。1月15日晚间,瑞士央行突然“变脸”,在宣布降息的同时还放弃瑞郎兑欧元1.20的干预水平。消息传出后,瑞郎兑欧元汇率一度飙升38%,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方荣立是上海川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一名外汇分析师。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瑞士央行的决定令市场感到非常意外。“当时我正在开车,接到了电话说瑞郎对美元涨了2000多点,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方荣立说,“我马上把车停到路边,看了手机后确认这是真的。”
而瑞士央行的突然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货币“海啸”。全球多家外汇交易商、对冲基金和银行遭受巨大损失。
美国上市外汇经纪商福汇集团(FXCM)宣布,公司账面上出现约2.25亿美元的客户欠款。当天纽约上市的福汇集团股价从12.63美元一度跌至1.49美元,跌幅高达88%。最终,FXCM福汇从美国上市资本集团Luecadia融资3亿美元,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投行在此次危机中也损失惨重。瑞郎突如其来的升值给花旗集团带来共计1.5亿美元的损失。德意志银行的损失也达到了1.5亿美元,巴克莱银行的损失接近5000万美元。
彭博新闻社报道称,操持Everest Capital基金公司的马尔科·迪米特里杰维奇(Marko Dimitrijevic)正在关停旗下最大的对冲基金Global Fund。该基金自2014年底投入8.3亿美元做空瑞士法郎。近日瑞郎大涨后,该基金几乎血本无归。
“市场的反应完全令人意外,非常暴力,(瑞士)央行没有给市场准备时间。”IG集团市场分析师亚历山大·巴拉代说,“(这个决定)引发恐慌。”
而艾福瑞公司更是陷入破产的危机。在早前的一份声明中,艾福瑞公司称:“瑞士央行意外改变政策,放弃瑞郎/欧元上限引起的汇价波动,导致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流动性极度匮乏。”
“这导致大部分客户蒙受损失超过了他们账户资金。客户无法弥补损失的时候,就会将损失转嫁给我们。这迫使艾福瑞证实公司已进入破产状态。”
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国际金融报》记者联系艾福瑞公司上海代表处市场总监曹阳。她告诉记者,目前艾福瑞公司上海办事处还是正常上班,大家都在等待“最终的结果”。
“这次瑞郎事件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超过了当年‘9·11’事件的严重程度。”曹阳说,“当年美元暴跌了900多点,而这次瑞郎暴涨3000多点。再加上瑞郎的流动性没有美元好,导致用户账户瞬间爆仓。”
“黑天鹅”来了
新加坡FX1外汇学院创始人兼总裁马里奥·辛格(Mario Singh)认为,此次瑞士央行的意外举动引发金融市场“海啸”,算得上外汇史上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2010年初至2011年9月底,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演化,作为传统的避险天堂,大量欧洲资本流入瑞士,进而推升瑞郎汇率。由于瑞士对欧元区的货物和服务出口约占其总出口的一半,瑞郎升值将极大地影响出口商和旅游业的利益。
为阻止瑞郎继续升值给实体经济形成冲击,瑞士央行于2011年9月宣布,将瑞士法郎与欧元的最低比价定位在1.2瑞郎兑1欧元。只要市场需要,瑞士央行就会通过抛售瑞郎购买欧元的方法打压本币汇率,以防止本国贸易竞争力下滑。
在随后3年多时间里,瑞郎对欧元汇率保持稳定。就在2014年12月18日,瑞士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并表示准备无限量购汇,以捍卫欧元对瑞郎1.20的底线。
然而为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瑞士央行突然改变了立场呢?
一些市场分析师认为,欧洲央行预期一周后大规模购买国债,标志着首次发出明确的全面量化宽松(QE)信号,欧元供应量增加可能导致欧元进一步贬值。
在市场普遍看贬欧元的情况下,人为压制汇率的成本很高。在过去三年,瑞士央行购买了大量以欧元计价的资产,这已导致瑞士外汇储备截至2014年11月底膨胀至4600亿瑞郎的创纪录水平,超过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70%,与2011年8月份时相比翻了一番,这导致瑞士央行越来越难以捍卫汇率上限。
“随着欧元的不断走弱,瑞士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大量欧元已经失去了价值。”马里奥·辛格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此外,欧美央行货币政策正分道扬镳,欧洲央行即将推行QE,而美联储趋向收紧。这意味着今后趋势是欧元走软、美元走强。浙商证券指出,在欧元对美元持续贬值格局下,维持一个“近似固定汇率”必然使得瑞郎对美元也持续大幅贬值,在联储加息预期下,资金流出压力明显加大。
在瑞郎引发的“海啸”中,投资者应如何应对?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总监马克·海菲尔建议投资者保持冷静,全球其他央行表现出更多的宽松意向,能源价格下跌有可能推迟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加息的时间点。与此同时,全球增长依然稳健,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全球风险资产。
而马里奥·辛格认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此次瑞郎事件导致投资者购入避险资产,比如日元或者美元。因为这两国的货币政策更加清晰。“在现阶段,投资者需要注意市场行情是风险喜好还是风险厌恶。与此同时,投资者还要留意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分歧。”
行业大洗牌
事实上,在外汇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黑天鹅”事件。
1992年,英国国内经济疲软,但是为了加入欧洲汇率体系,英镑将兑马克的汇率定在2.95的高位。包括索罗斯在内的投资者认为英国经济无力支撑这一高位汇率,动用大量资金做空英镑。两天之内,英国政府动用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救市,依然未能阻止英镑的暴跌。
1992年9月16日,英国政府宣布政府将不再履行汇率波动范围的维持义务,将从欧洲汇率机制中撤回英镑。那一天是“黑色星期三”。
1997年7月2日,与美元汇率挂钩的泰铢在华尔街巨量对赌盘的压力下,无法继续耗资美元维持汇率稳定,最终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导致单日泰铢兑美元汇率狂跌18%,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马里奥·辛格指出,在这两次事件之中外汇市场都损失惨重。“外汇经纪商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实行更严格的风控措施以及更好的策略,以避免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
过去15年间,零售外汇交易蓬勃发展,吸引散户将自用资金投入这种交易时间长、费用低,而且要冒高风险获得相对低收益的交易中。
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调查显示,全球每日近2万亿美元的现汇交易中,零售外汇交易占近4%,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期间几乎没有零售外汇交易。
如此小的比例意味着零售外汇交易对金融体系构成的风险有限,但零售交易商承受巨亏的能力要比银行小很多。新西兰、中国香港、英国和美国的监管当局表示,在得知波动性和亏损情况后,他们在对交易商和银行进行检查。
方荣立认为,此次瑞郎事件也导致外汇行业即将迎来重新洗牌甚至用户资源的再分配,“只有那些严谨、正规,遵守金融风险管理准则的外汇经纪商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重新崛起。”方荣立说。
金融脆弱性加剧
事实上,瑞郎事件爆发后不久,1月21日加拿大央行也意外地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0.75%,导致加拿大对美元暴跌200多点。
加拿大央行声称,降息将“确保”油价下滑带来的下行风险。声明进一步指出,央行预测加拿大经济在2015年下半年缓慢增强,实际GDP增长率平均值为2.1%,2016年为2.4%,在2016年快要结束时重新全速运转。
方荣立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此次瑞郎事件打乱了全球金融市场,但并不是一件坏事。“这给投资者深深地上了一堂课,必须注意市场不定期可能出现的意外信号。”方荣立说。
“瑞郎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方荣立说,“当人民币逐渐国际化之后,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事件,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该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实施更严格的监管。”
而在“美偏紧、欧亚偏宽”的格局下,资金流动将更明显。申银万国指出,更多出奇不意的“黑天鹅”政策可能继续出现,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正在加剧。
早在2014年底,韩国央行行长曾经提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存在波动性加大的风险。对亚洲新兴经济体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亚洲各国需加强合作,使区域金融一体化更上一层楼。
“我们今天全球的货币金融体系是完全没有任何秩序的一个时代,没有人能够根据国际货币金融的秩序来作出一个趋势的判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在文章中写道。(人民网——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