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手握发明专利 剑指亿亩盐碱地
- 发布时间:2015-01-26 01:30:37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科技日报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刘晓军)记者从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获悉:已经拥有几十项国家专利、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试验示范的清华大学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专利池”近日再获四项发明专利授权:“对滨海盐碱地的土壤进行脱盐的方法和系统”“微藻养殖设备”“重度碱化土壤改良剂的应用”与“轻度碱化土壤改良剂及其加工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清华大学盐碱地改良与生态修复方面的技术储备。
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的盐碱地大约有9.5亿公顷,仅我国就占1/10。从1995年开始,清华大学指派徐旭常院士与陈昌和教授牵头,在国际上率先利用工厂排放的脱硫石膏,尝试对我国多个地区的碱化土壤进行改良。截至2013年底,这一技术的实施范围已经覆盖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西等我国北方有碱化土地的大部分省区,改良后种植的作物包括玉米、苜蓿、水稻、向日葵、甜高粱、葡萄和枸杞等,改良规模已达15万亩以上。
在实践中,发明者多次将改良后的作物样本和土壤样本送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土壤检测中心进行最苛刻的检测。结果显示,不仅各项有害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而且各项营养物质指标高于同类作物。专家解释,盐碱地千百年来既未经耕种也没有污染,一旦赋予其生命,作物生长条件自然十分优越,因此这种地里结出的是真正的高品质有机作物。此外,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改良后的碱化土地及其植被每亩每年的碳汇高达2至4吨,具有很高的环境效益。为此,清华大学提出了“利用十几年的时间,为国家改造一亿亩具有农业利用潜力的盐碱地”的战略目标,并且牵头发起组建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整合技术、资金与相关资源,打造专业化、规模化的盐碱地改良和农业全产业链管理平台,实施清华大学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亿亩碱化土壤重大工程,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改良盐碱地平均每亩造价3000元左右,所需费用最长可30年分担,一次改造终生受益。经改造的盐碱地,第一年作物产量可以达到当地最高标准的60%左右,从第二年起即可比肩当地最优标准。目前,华清农业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吉林省大安市和河北省张北县各建立一个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