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成就别人的幸福感更持久

  • 发布时间:2015-01-23 01:00:43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高校中一直存在这个问题,很多科研项目做3年,博士毕业就戛然而止,科研和团队的延续性被打断了。如今从产业市场上获得的资金,令徐铭恩感到欣慰的另一点是,能把科研的新生力量保留下来。

  “年轻人是中国科学的未来。现在有了产业化的平台,学生毕业后就不用因为专业和职业的不对口而放弃科研,相反,能够一直做下去,逐步完善技术使其更早转化到应用领域。”和科研、创业相比,徐铭恩同样看重自己承担的师职,“关注自己得失,带来的满足感是很短暂的,成就别人带来的幸福感更持久”。

  这个感悟来自于2006年。当时是徐铭恩博士毕业的第一年,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同年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但我自己没想到的是,兴奋很短暂,迷惘占了上风。”

  “人最终的事业动力还是来自于‘见众生’,即使我们这一代人走不到目的地,但是积累下来的经验技术可以帮助下一代人继续前行。”

  有学生评价说,徐老师专注基础研究、百折不挠的定力中,实际蕴含着科研工作者洞察社会需求、判断新技术发展方向的自信。

  “以兴趣为出发点”是徐铭恩最关注的。“青年应该有理想,不要过度看重短期利益。有些学生的选择着眼于就业,可能短期内会看见成效,但不容易走得长远。”

  “中国的未来需要各种有才华的青年。”他给学校的建言很有针对性:人才的评选标准要多样化,除了“成绩优秀、学生工作出色”,学生在科研创新、文化艺术等领域中的突出表现也应纳入视野。(余靖静)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