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上架:农大小丫头让老把式服了
- 发布时间:2015-01-22 07:32:20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王东生刘家琴文/图
去年,北京市土肥站、昌平区土肥站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在昌平区鑫城缘果品合作社成立了北京首家都市农业科技小院。一年时间过去了,它为都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科技人员与研究生驻地研究,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生产组织,促进草莓高产、资源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做了哪些事儿呢?日前,记者再次走访了小院。
架栽苗地两分离土壤减负人省力
依托都市科技小院打造的昌平草莓立体“双高”(高产、高效益)农业项目,已推广了10多个村,示范面积达100多亩地,约120个大棚。
昌平土肥站王崇望站长告诉记者,草莓栽培是昌平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草莓地栽和连作灾害逐渐显现,土壤传播的病害较为严重。要解决“土传”病害问题,就只能在种植前用化学药剂或石灰等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这种消毒是灭杀性的,把土壤里的有益生物菌群和有害菌群都杀死了,土壤失去活性。再种植作物,前期要有相当长恢复期,进而严重影响草莓生长期和坐果期。因长期用药,大量有害物质释放在土壤中。加上定植前用药和栽培中定期不定期用药会对草莓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采用架式栽培,地上覆了膜,使草莓完全与土地分隔开,土传病害基本上不会再发生。由于脱离土地种植不用再对土壤消毒,从而大量减少消毒用药和化肥施用量,如磷使用量亩均可减少40多公斤,有效避免了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的破坏。草莓上架后由于不与土地接触,病虫害大大减少,农药使用比地栽时减少4/5以上,再加上生物农药的使用,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绝对安全。
这种模式生产还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作强度,不用再翻耕、开沟、施肥等,穿着拖鞋干干净净在棚里就把活干了。
“对于架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最初农民并不太认可,觉得放着有地不种,而把草莓搬上架,还要拿出钱投资棚架。昌平区在市里扶持下,不算后墙管道栽培,一个大棚就给补2万元钱,示范推广力度非常大。依托科技小院示范推广模式,让更多人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到架式栽培的好处。现在,不管是架式栽培、后墙管道栽培,还是小栽培架,农民普遍认可了温室‘双高’水肥一体化的架式生产模式。”王崇望说。
架栽投入看似高细细打量并不亏
大棚的栽培架大多用PVC管和镀锌管,价格每棚约在3.5万元,加上后墙在4.5万左右,架子大约可用5~10年。记者感觉投资有点大,但王站长细细算了一笔账:
“2014年,西新城、东营、辛庄等村每棚约半亩地,地栽每棚种5000株,架栽只有3500多株,株数少了近1/3。去年11月初,架栽开花率已达50%时,农民用传统地栽种植开花率只有5%。架式试验示范棚第一穗果12月1号就进入采摘期,而农民地栽采摘要在次年的1月1日。由于整个采摘期长了,架栽与地栽实际产量基本可持平。架栽后,过去的防风后墙还可以采用管道栽培2~4行,增加栽培1500株~3000株,这笔收入就是纯多出的地栽产量,再算上架下蘑菇收益2万元,整整多出地栽大棚收入50%。如果蘑菇品种好,收入理想可以高出地栽效益70%多。由于架栽产生的高效益和节水、节肥、节药及耕作费用整体算下来,4.5万元架栽总投入一年可以收回75%,甚至可全部回收。”
科技小院院长雷伟伟是中国农业大学研一驻地学生,经过一年的锻炼,如今讲起水肥一体化栽培那是头头是道。她告诉记者,架栽后一亩地每年可节水40吨,节约基肥(鸡粪)2吨(每吨500元),亩节约化肥80公斤,少用药40公斤,节约土壤消毒费用600~2000元。架栽后,土壤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休耕,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磷肥的过量施用对环境的危害。
传统种植老习惯再不改改真不行
在示范大棚现场,小雷院长给记者讲了个故事。西辛城的63岁农民蒋瑞甫家2014年上了架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小雷管老蒋叫蒋叔,管他老伴叫蒋婶。
采用架栽,施肥量大大减少了,蒋婶心里想,过去种地,我老头子每年10月底11月初都施30公斤开沟肥,你现在只让我往水里加5公斤,那行吗?咱这儿祖祖辈辈都施开沟肥,过去咱家每次还比别人多施点。如今一下子不施了,草莓能长好吗?老头子从爷爷那就这么种,他爹也是这么教他的,到他这儿也这么种了几十年。蒋婶动了自己的“小九九”,偷偷往水溶箱里多放了点,认为土栽时地大能包容,多放二三十斤不算事,结果可坏事了,自家草莓叶全黄了。赶忙请去小雷,“你是不是施复合肥了?”“我施了‘开沟肥’。”“咱这是水肥一体化模式,不用再施开沟肥,你这是受肥害了。”“肥害?”蒋婶还是头回听说。在蒋婶家提起此事,蒋婶一脸不好意思,“虽然使用新方法,但传统的耕作方式根深蒂固,过去土地像筐,多少肥都能装,多少肥也都能漏下去,现在看来传统的种植老习惯,不改改是不行了。”她说。
水肥一体新农艺老农甘当小学生
正在蒋婶家聊着,来了几个老邻居,都是种草莓的老“把式”了,想一起交流交流。
“这种方法与过去比较,省力、省肥又能多赚钱,是个新鲜事。刚搞那会儿,天天恨不能多打几回水溶肥,天天都想往水肥箱里加肥。现在不那么想了,得听小雷她们的,别看她小,可她比咱接触新事早,不服不行啊。”老把式们说。
小雷也说:“在过去种了几十年地的庄稼老把式哪会听个小丫头的。但如今搞现代农业新技术,对老辈农民大伯是新鲜事,其实对我们也是新鲜事,只不过我们先接触了一步罢了。因此,说推广新技术难,其实利用科技小院这种模式推新技术,我感觉也不算难,越是新的、先进的技术,农民越是信服科技人员。科技小院不仅发挥了我在学校学的专长,也增长了自已的才干,还拓宽了视野。我已经修完研究生的学分,2015年我会长时间驻村来研究架式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以往一体化用的基质是草炭,这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现在正研究用椰糠代替草炭作基质,研究已接近尾声了,成果喜人。”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