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9.78万亿新增贷款都去哪儿了

  • 发布时间:2015-01-19 08:09:04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谭浩俊

  据央行上周四发布的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1个和1.4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同比多增8900亿。

  这是继2009年新增贷款10万亿后,6年内的第二个10万亿,其余几年新增贷款规模都在7万多亿和8万多亿。那么,天量投放的贷款,到底都去了哪儿?有没有对经济稳定和增长产生有力支撑作用呢?为什么从去年下半年起经济又进入下行通道呢?

  在经济面临困难的时候,实行宽松货币政策,通常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而看去年的情形,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始终没有改变。但是,新增贷款规模仍达近10万亿,确实令人有点难以理解。其中,几次定向降准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显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观察家们注意到,在9.78万亿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达6.06万亿,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2%。这也就是说,新增贷款大多数进入了投资领域。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在这些新增中长期贷款中,生产性贷款比重有多高,又有多少是非生产性贷款。

  中长期贷款能否对经济稳定和增长产生推动作用,能否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生产性投资,特别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即便不是生产性投资,也必须与经济的关联度十分密切。否则,就难以对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有效作用。

  无疑,基本建设投资是去年信贷支持的重点。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准了一大批以铁路、民用机场为核心的基建项目,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无疑非常强烈,也会有效增加信贷资金的投放。更重要的,很多项目都是刚刚批准,未来几年对资金的需求量会更大,要求也会更高。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的信贷资金结构仍有可能以中长期贷款为主。

  在经济需要的时候集中审批一些投资项目,增加一些中长期贷款,是必需的,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如果过度依赖基建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过度增加中长期贷款,对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却是相当不利的。因为,这就预示着,所有的投资项目,可能仍然主要依靠政府和国有投资,而没有能调动起社会资本的作用,没能把社会资本的热情激发出来。这样的话,投资效率就难以提高,投资对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就会大打折扣。

  看近两年来投资的实情,社会资本的跟进显然很不乐观,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基建投资,仍然是政府投资唱主角。与此同时,社会资本则在四处寻找投资方向,寻找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久而久之,社会资本的投资冲动就会越来越弱,投资热情也越来越低。为什么很多领域出台了对社会资本开放的政策,社会资本仍然在等待观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的内在动力不强,对国有资本的顾虑太多。

  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效增加社会资本的投入,增加中长期投资,就须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作用,减轻新增贷款的压力。即便要新增贷款,也应当是社会投资者承担,而不能都集中在政府和国有企业。

  同时还应看到,在近10万亿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只有38%,这也意味着,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仍无显著改观。因为,在3万多亿新增贷款中,大型企业仍是主体,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在通过短期贷款维持正常运转。可见,实体经济要想早日走进复苏通道,难度依然相当大。而且,在短期贷款当中,承兑汇票等票据融资占了多大的比重,也是衡量企业贷款成本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还有,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过程中,需要企业缴纳多少贷款保证金,对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也非常大。

  无论如何,在新增贷款接近10万亿天量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仍然遭遇融资难、融资贵,这委实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非常大。所以,笔者强烈希望职能部门在公布相关数据的时候,能否再花些工夫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数据的内在结构,让社会各方能及时了解究竟还存在哪些方面的矛盾,这是非常必要的。要不然,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盘活存量信贷资源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一边货币超发、一边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就永远无法化解。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