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民族体育传承需旅游产业助力

  • 发布时间:2015-01-19 02:32:0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广西靖西地处中越边境,鹅泉蜿蜒而过,这里的人们自古以山歌传情,以绣球定情。随着时代变迁,绣球逐渐发展为民间体育项目,被当地保护和传承下来。

  靖西县新靖镇旧州村,一块长40米,宽25米的抛绣球场地坐落在村口。绿色的草皮,高耸的不锈钢绣球架,10米高空一个直径1米的圆环,男女老幼在草地上投掷绣球,绣球穿过圆环即为得分。

  每逢节假日,这里就是当地群众和游客游玩嬉戏、比赛抛绣球的地方。天空划过一道道绣球的痕迹,地上一张张乐开花的笑脸,构成“绣球之乡”旧州独具特色的风景。

  踏上旧州街的石板路,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青砖、木门、鲜艳的布条和绸带,一座座古民居门前几乎都坐着缝制绣球的女子。

  “旧州人,哪有不会做绣球,不会玩绣球的。”45岁的赵美龄说。在旧州,从七八岁的小女孩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会穿针引线做绣球。活跃在旧州的刺绣艺人有三百多名,每年生产手工绣球20余万只。

  关于绣球的故事,赵美龄告诉记者,每逢春节、三月三、七夕等传统佳节,壮族青年男女便汇集在村边地头、河畔草滩,男女分列,相互对歌,然后女方将绣球抛向意中人。若两情相悦,即可订下终身……

  然而,这样的场景随着年轻人不断外出务工,几乎见不到了。但是,作为健身项目,抛绣球运动仍然被人们传承下来。

  靖西县文化和体育局局长农俊杰告诉记者,绣球从表演项目转化为比赛项目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地“绣球高手”赵凤全曾应邀参加第二、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抛绣球运动在靖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但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喜欢玩绣球的人越来越少,需要通过一些举措重新激活人们对绣球的兴趣。”

  旧州抛绣球场地就是为重塑绣球运动而建的。2012年动工,次年建成投入使用,为自治区体育局确定的10个首批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之一,也是靖西县建成的首个标准抛绣球场地,配套成立了旧州抛绣球传习基地。

  农俊杰告诉记者,目前传习基地有教员3名,固定学员400名,利用农闲时间、节假日开展传习活动,参加练习人员主要有当地热爱抛绣球的农民群众,也有到旧州旅游的外地游客,绣球场建成以来,不仅举办了几次抛绣球比赛,也成为当地群众传习和游客体验抛绣球活动的重要场所。

  “没有旅游产业的带动,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难有起色,”农俊杰说。“风景再好,游客走了很少会再来,但是如果有一项运动能让他铭记这里,甚至爱上这项运动,并口口相传赞誉这里,那我们就成功了。”

  当地村民不仅会制作绣球,还擅做绣球买卖,让游客参与抛球球运动,亲身体验绣球的魅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绣球生意自然红红火火,绣球运动及绣球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

  抛绣球的场地边,6组蘑菇造型的看台环绕而建,俨然一片现代化的农家休闲胜地。鹅泉水、彩绣球、针线飞舞的石板路……郁郁葱葱的大山深处,因绣球而灵动,因绣球而生色。旧州居民叶素青告诉记者,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抛绣球运动的推广,家乡的人气明显比前几年旺了不少。

  当然,当地政府对绣球运动的传承发展不仅局限在大山中。农俊杰告诉记者,近日,靖西县体育局已向旧州村订做5000只比赛专用手工绣球,送给全县中小学校,作为开展民族体育项目教学之用。

  在靖西县民族中学,记者看到抛绣球已经成为体育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们抛起绣球有模有样。校长黄慧认为,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是激活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利方式;将民族体育推进校园,则是传承和延续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