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为孩子插上飞出大山的翅膀

  • 发布时间:2015-01-18 03:00:1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我叫陈哲,今年26岁,从小在咸宁市温泉城区长大,目前是咸安区桂花镇南川村刘祠教学点的一位乡村教师。教学点离城区30多公里,交通十分不便,一天只有一趟车进城。一年多了,虽然远离父母的视线,但我已心有所属,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爱教师这份职业,更爱这些山里可爱的孩子们。

  我所在的小学原本是一个六年制的村级小学,后来由于生源不够,小学合并,刘祠小学只保留个教学点,内设幼儿园和一、二、三年级。这样,年轻的老师打工的打工,调走的调走,只剩下两个当地的年龄50岁以上的代课老师。教学质量一般,学生成绩下降,很多重视教育的家长只好带着孩子外出打工求学,或是到桂花镇里的小学陪读,最近的也得到七公里外的南川小学去陪读。这样一来,刘祠小学教学点一度生源枯竭,教学点一度停学。

  也许是村民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许是故土难离,也许是在外生活的艰难、爷爷奶奶在外陪读实在不易的原因,原刘祠村十多个村民来到咸安区政府要求调来老师,恢复刘祠教学点。在经过多轮考察后,咸安区委、区政府同意咸安区偏远山村乡村恢复教学点,并连续三年拿出60个教师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年轻教师充实乡村教学点。

  为了让教学点老师安心在乡下教学,咸安区开出了三个优惠条件:所有乡村教学点的偏远地老师每年工资比城里老师多出一万元,在乡村教学连续5年后优秀的老师可以竞岗调到城里执教、可以免费提供周转房等。区里还投资两个亿对全区教育实行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学点与城里最好的实验小学资源共享,实现了班班通,通过白板教学,城乡孩子可远程互动学习。

  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当同学们全体起立,用稚嫩的童音对我齐呼“老师好”时,那一刻,我就感觉我离不开孩子们了。就这样,我开始了正式的乡村老师生涯。白天上完课后,赶紧弄自己的饭,晚上备课,还得照顾一些生活困难和生活不便的学生。有时还得去学生家家访,了解情况。一来二去,我成了孩子和家长的朋友。乡村人纯朴,总是亲切地叫我小陈老师,被村民认可和尊重让我很快乐,也很充实。我一周回去温泉城里的家看父母一次,周六早上搭车回家,周日晚赶回学校。

  学校的生活简单而艰苦,我却越来越离不开这里了。我是二年级班主任,教二年级语文、数学和一年级数学。 我的班上有20个同学。刚接手时,有些孩子发音不准,声母、韵母、前鼻音后鼻音也弄不清,数学更是简单的加减也弄不清。我不得不从最基本的拼音教起,跟着孩子们的节奏教学,掌握每个孩子的特长,认真教、鼓励教,放下架子跟同学们交朋友。就这样,我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走进了孩子心中。孩子们进步也很快,去年期末考试,全班同学语文平均成绩80分以上,90分以上的有11个呢。这个成果让山村里沸腾起来,纷纷说年轻老师就是不一样。孩子性格活泼了,爱唱歌了,爱说话了,爱活动了。适当的文体活动,学习成绩的提高,让很多在外地陪读的父母看到希望,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点学习,学生一下子由标准化改造前的8人增加到58人。

  村民朱财金见了我总说,当时教学点师资力量差,大孙子念二年级时要转学去7公里外的南川小学,老伴跟着陪读。现在,小孙女朱茜就在家门口刘祠教学点上二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在95分以上。

  现在我们教学点也开通了“班班通”,实行白板教学。这改变了原来所有同学就一块黑板教学,音乐和美术没法上的落后状况。

  在刘祠教学点一年半的生活,让我坚定了留下来执教的决心。哪怕一辈子,我也愿意。为山村里的孩子插上飞出大山的翅膀是我的梦想。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