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示范已成燎原势科技硕果满枝头

  • 发布时间:2015-01-16 02:31: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尚遥

  在我国西部关中平原腹地,坐落着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她以其鲜明的农科特色而享誉国内外,她的名字叫杨凌。走进杨凌,远远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铜像巍然挺立,那是一个古代先民的形象:身材魁梧,体格健硕,发髻高拢,长髯飘胸,右手持石镰,左手抱谷物,深邃的目光眺望着远方,仿佛憧憬着农业美好的未来……他,就是我国农业始祖后稷,被人们尊为“农神”。

  公元4000多年前,这位古代农官就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

  如今,在这块后稷曾洒下汗水的地方,作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杨凌,仍在续写着现代农业的辉煌……

  ——1934年,国民政府在这里创办了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此奠定了杨凌以农立城的第一块基石。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陆续在这里布局了10所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农、林、水等70多个学科5000多名科教人员,被业界誉为“农科城”。

  几十年来,一代代后稷传人,以振兴我国农业为己任,扎根西部,不畏艰苦,先后培育出小麦品种“碧蚂1号”和远缘杂交小麦品种“小偃6号”、我国自育苹果优良品种“秦冠苹果”、莎能奶山羊、秦川牛、“西农8号”西瓜、“秦白”系列大白菜、体细胞克隆山羊等在国内国际领先的众多农业科研成果,涌现出李仪祉、辛树帜、石声汉、沙玉清、周尧以及虞宏正、赵洪璋、朱显谟、李振声、李振岐、山仑等蜚声海内外的学术大师和两院院士,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5000多项,获奖成果18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8项,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累计培养输送各类农业专业人才16万名,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充分发挥杨凌农业科教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1997年7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此,杨凌肩负起了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神圣使命。

  牢记使命勇担当科技示范当先锋

  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始终围绕肩负的国家使命,正确处理“示范”与“吃饭”的关系,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探索以现代农业推动杨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有效整合区内科教资源,大力实施“区校一体,协同创新”战略,积极探索出立足陕西、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示范推广新路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1999年9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杨凌示范区10家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入“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也跻身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杨凌科技示范推广注入了强大动力。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中,明确了杨凌今后发展的目标: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杨凌示范区发展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杨凌示范区的建设发展,始终得到国家各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也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到杨凌调研考察,指导工作,给予多方面的关心指导。省委、省政府还及时制定了贯彻《批复》的《实施意见》。

  2011年7月22日,时任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在杨凌调研时提出,杨凌示范区要与区内两所大学加强合作,融合发展,区校一体,协同创新,使示范区体制机制优势与大学科教优势强强联合,凝聚科技示范推广的整体合力。

  2014年9月,陕西省委还就杨凌示范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融合发展进行专题调研,以促进示范区更好履行国家使命,确保国务院《批复》提出的“五个重要”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杨凌”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陕西省副省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祝列克说,示范区紧紧围绕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抓住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这个中心工作,充分运用现代技术,不断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用科技示范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力地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设立杨凌示范区的决策英明。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说,17年来,杨凌示范区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目前,已在我国18个省区140个市县布局建立了207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年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5200多万亩,年实际推广效益141.8亿元,年培训农民3.84万人次,累计培训农民超过20万人次。推广国内外动植物良种1700多个,面积超过2亿亩,转化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1000多项,干旱半干旱地区500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为支撑和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创新成果丰示范推广多元化

  作为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最重要的职责是示范推广。示范区充分发挥农科教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探索出多元化、信息化、社会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新体系,初步形成“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新格局。

  示范推广形式之一——大学推广:专家教授到田间,指导农民“手把手”

  在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实现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联动,搭建“大学+试验示范站+科技示范户+农户”的科技进村入户快捷通道,使大学科技成果与地方产业发展有效对接。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我国农业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科技、成果与信息优势,是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的源头。从2004年开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广泛学习借鉴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通过建立试验示范站、专家大院、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科研、教学、推广、服务的有机结合,开辟了校地携手推广农业科技的新途径。

  白水县收水乡五泉村赵耿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2005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当地建立了苹果试验示范站后,赵耿生在专家指导下,对自家的6.1亩树龄13年的果园,进行了间伐改造,产量从2005年的不到4000公斤,逐年增加到现在的1.2万多公斤,且果子质优、口感好、卖价高,总收入从过去每年不到1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0万元以上。2009年,赵耿生在试验站专家指导下,又成立了苹果专业合作社,现在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目前,在白水县、陕西省乃至全国部分省区,像赵耿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据统计,通过杨凌专家教授的技术指导,白水县苹果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苹果种植一跃成为白水县的支柱产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不仅帮助农民实现科技致富,也促进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清涧县是陕北的红枣主产区,因气候干旱,技术落后导致产量较低、质量较差,严重制约着红枣产业的发展。200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在这里建立了红枣试验示范站,推广微灌节水、防裂果等技术,使红枣亩产由150公斤提高到1320公斤,效益增加了近10倍。许多农民感慨地说:“杨凌专家,真的很厉害。农业科技,非常了不起!”农业科技对农作物产量、质量、效益的提升,对促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南等省区,建立了涉及小麦、苹果、红枣、甜瓜、猕猴桃、茶叶、核桃、蔬菜、葡萄、花椒等23个永久性试验示范站,涉及小麦、玉米、油料、肉蛋奶菜等产业,建立了37个专家大院和一批科技示范基地。这些试验站(基地)集教学实践、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功能“三位一体”,形成了“大学+试验站+示范户+农户”的科技进村入户快捷通道。800多名专家常年依托试验站和示范基地,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400多项,培养了一大批农技骨干和新型农民,实现了技术服务与农民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项目推广是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又一重要形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积极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形式,将研究出的最新成果进行示范、转化和应用推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苹果树腐烂病成灾机理与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实施12年来,经过在全国不同果区、不同年份果树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累计应用推广面积达160多万公顷,腐烂病发病率平均减少60%以上,病疤复发率控制在5%以下,增收节支总额达257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年承担国家各级各类重大专项课题近40项,省级专项百余项,攻克了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许多技术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杨凌履行国家使命的又一重要力量,先后与省内外142个县(区)政府、11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立163个集学生实训、科研试验、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基地,与106个县(局)签订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学院在彬县、扶风、凤县等地建立了永久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一批农业科教专家常年开展科研试验、技术推广、农民培训。

  示范推广形式之二——

  产业链推广:企业基地做示范,助农增收在一线

  以涉农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创新创业要素,开展科技推广,带动产业发展。

  2014年盛夏时节,笔者在甘肃武威凉州区陈春村看到,3000多亩杂交玉米,长有一尺多高,绿油油一片,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凉州区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安贵说:“自从大唐种业公司建立制种基地以来,通过良种良法配套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措施,使农民亩均增收500~800元,不仅改变了农民传统种植观念,还提升了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他真诚地希望更多的杨凌企业,来这里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对当地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像大唐种业一样,杨凌伟隆、金诺种业、杨凌荣华等一批种业企业,按照“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的模式,在新疆、甘肃、河南、安徽、内蒙古等省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新品种27个,面积达800多万亩。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魏建锋说,近年来,杨凌示范区通过积极探索实施以涉农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链推广模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了产业扩张与技术扩散同步推进。全区发展产业链推广企业44家,先后在埃及、斐济和国内的5个省区建成科技示范推广基地62个,涉农企业已经成为示范区开展示范推广的重要力量。

  示范推广形式之三——

  科技特派员推广:依托科技特派员,示范推广增效益

  选派有一定农业专业技术特长或销售、管理经验的人员或企业,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帮助农民和涉农企业解决“三农”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法人科技特派员杨凌金薯种业公司,是杨凌示范区民营科技企业,该公司在杨凌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孵化园建成50亩产业基地,培育出紫薯、红心薯、黄心薯、花心薯等多个专用红薯品种,探索出无土栽培、雾化栽培、空中结薯等多项生产新技术,被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马代夫称为“中国最好甘薯育苗基地”。目前,该公司已在陕西、内蒙古等省区建立种薯基地30多个,年推广面积100万亩,推广效益超过2亿元。

  目前,示范区共培训科技特派员1277名,发展法人科技特派员39家,命名科技特派员创业(实训)基地23个,2014年发展省级法人科技特派员21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创业链各1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为省级培训基地。招引技术创业团队316个,这些创业团队已成为示范区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新亮点,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的生力军。

  示范推广形式之四——

  农民科技培训推广:培养科技“二传手”,常年活跃在地头

  发挥科教优势,健全培训体系,打造“杨凌农科”培训品牌,为旱区农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永久牌”农民技术员队伍。

  在杨陵区揉谷镇太子藏村,有一个闻名西北的“杨凌铁娘子嫁接服务队”,它的领头人叫赵亚利。1989年9月,赵亚利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那里学到了果树嫁接技术,由于她手脚麻利,嫁接成活率高,且收费合理,态度热情,名气越来越大,找她嫁接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带动更多姐妹们共同致富,她手把手地给大家传授果树嫁接技术,培养了一大批嫁接能手。

  2013年3月,在村党支部的提议下,太子藏村成立了陕西太子藏村铁娘子果树嫁接队,下设4个分队,由赵亚利担任总队长。如今,全村外出从事果树嫁接的妇女已达到85人,每人每天最多收入400元,最少也能收入200元。目前,她们已嫁接果树4000多万株,每人每年最高收入可达5万元,少的也有两三万元。据粗略计算,仅此一项,全村每年收入可达480万元。如今,她们的足迹遍及新疆、宁夏、甘肃、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赵亚利,只是杨凌示范区农民培训成果的一个典型代表。像赵亚利一样,许许多多获得杨凌农民技术职称证书的农民技师,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信誉,被聘请到外地、外省,甚至远赴国外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他们不仅带去了杨凌的技术,也带去了杨凌的良种良法,把“杨凌农科”的品牌打得更加响亮。高级农技师、杨陵街道夏家沟村农民许智英,被江苏华西村聘为首席农技专家,年薪超过20万元;高级农技师党让奇,2007年就远赴俄罗斯,专门从事设施农业技术指导服务;高级农技师、陕西白水县林皋镇可仙村农民曹谢虎,还登上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讲坛,传授他种植苹果的“致富经”。

  2004年以来,杨凌示范区面向西部旱区开展了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共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合作社负责人和职业农民累计超过23万人次。目前,北方15个省区59个地市118个县区7100多人,获得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为旱区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永久牌”科技土专家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示范推广形式之五——

  媒体推广:借助媒体新平台,示范推广路更宽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发挥各自传播渠道优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除了专家教授田间地头现场示范指导,杨凌示范区还大胆把现代媒体引入农业科技推广领域,不断创新拓宽示范推广的新途径。

  2001年7月,杨凌示范区创办了《农业科技报》,依托杨凌的科教资源优势,利用报纸平台向全国农村读者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从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科技“110”、“瓜果蔬菜帮您卖”、“养殖百宝箱”等一个个服务性栏目,“果蔬专刊”、“农资专刊”等一期期专题专刊,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实用的致富技术和信息,回答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许许多多技术难题。

  2008年3月,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杨凌示范区与陕西电视台共同推动,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开通了“农林卫视”频道。作为全国唯一的农科频道,农林卫视围绕“三农”开设了10档品牌栏目,涉及农民生产生活、创业致富、社会发展、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为中国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2010年3月,杨凌农业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系统正式开通。通过该视频系统,省内外农户可在当地跨区域与杨凌农科专家面对面视频对话,进行农作物咨询、诊断活动。目前该系统已实现与陕西、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等15个省(区)的51个示范基地的互联互通,做到了“专家不出门、技术送田间”。

  示范推广形式之六——农业展会推广:农高盛会搭平台,助企富农成效显

  通过一年一度的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和农资双交会等涉农展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机制等推广应用。

  杨凌农高会是涉农展会领域一个久负盛名的“金字招牌”,杨凌示范区充分利用这一品牌,着力把农高会打造成为一个科技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数千万农民朋友通过农高会,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

  在榆林市靖边县枣刺梁村,有一位农村妇女叫金泉芳。从1994年开始,每年的11月初,金泉芳都会不远千里赶赴杨凌参加农高会,从最初的一个参会农民,到如今成为一家苗木园艺公司董事长,是杨凌农高会改变了金泉芳的命运。“丈夫去世后,家里的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是农高会帮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果没有杨凌农高会,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是农高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谈起农高会,这个普通的陕北农村妇女,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她对农高会的感激之情。

  金泉芳的人生经历,只是杨凌农高会惠及亿万农民的一个缩影。农高会不仅让省内外农民实现了致富的梦想,也给涉农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重达3斤的茄子“巨无霸”、长约30公分的超级辣椒……在甘肃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航天育种基地,这些平时见所未见的“超级”农产品,让人无不惊叹。公司副总经理高彦辉告诉笔者,从2006年开始,他们就开始在农高会上进行产品和技术推广,通过杨凌农高会这个平台,该公司的产品迅速被人们所熟知,并在天水当地迅速形成一股种植航天蔬菜的热潮。目前,该公司已经在甘肃等25个省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点)163处,示范推广到甘肃、陕西、青海、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累计推广186万亩,实现农业产值81亿元,促进农民增收17亿元。杨凌农高会成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致富桥梁,促进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

  杨凌农高会作为汇聚、展示、交流、推广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仅刚刚闭幕的第二十一届农高会,就集中展示了75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及先进适用技术,发布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及专利1450项,接待国内外各界代表和群众165万人次,签约投资及交易总额达1007.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农高会举办21年来,已累计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我国31个省市区的上万家涉农单位、2300多万客商与群众参展参会,累计促成投资和交易总额达到5400多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国际化是杨凌农高会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自2005年起,杨凌农高会每年举办国际农业合作周、现代农业高端论坛、中外农民创业论坛、国际农业圆桌会议、中外农业投资项目推介会等10多项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来自全球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高层、农场主等人士参展参会,他们带来了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品种和信息,在引进、吸收、推广世界先进农业技术成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第二十一届杨凌农高会,更是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及时举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业专题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恳谈会和首届新丝路农业物联网发展大会等一系列活动。“丝绸之路”元素,在杨凌农高会上大放异彩,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各方好评。通过本届农高会,使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交流不断加深,杨凌农高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杨凌示范区以农高会、西部(杨凌)农产品暨农资交易会为重点,不断发展壮大品牌展会,培育壮大会展产业,进一步提高农业展会的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逐步把杨凌农业展会办成国际知名、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受农民欢迎的农业科技盛会,更好地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表示,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杨凌将继续高举“农”字号旗帜,坚持履行国家使命和加快自身发展“两手抓”,努力把杨凌建成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技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国际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让杨凌现代农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结出更多甘美的果实。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