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减产之争 是谁分裂了欧佩克

  • 发布时间:2015-01-16 01:00: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迈入2015年,国际油价下跌之势仍未扭转,全球主要产油国你看我、我看他,谁都不愿率先为削减产量、稳定价格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在这样的观望氛围下,石油生产国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开启了高难度的游说之旅……

  原油市场的新气象

  早在2014年底,国际机构就纷纷预测,2015年对国际原油价格来说仍是熊市当道——年初继续下探直到年中才开始回升,但这样一条画在60美元水平线之下的“微笑曲线”只会让石油消费大国开心。全球主要产油国一边担心所谓的“需求峰值论”将代替“产能峰值论”,成为主导原油市场情绪、令油价难以翻身的魔咒,一边还要为市场份额而战,确保自己在低价环境中不被淘汰出局。

  于是,在国际原油市场缓缓拉开新年大幕之后,投资者们看到了一些新气象。

  首先,中东、俄罗斯、北美三大产油地区先后披露“丰收”。伊拉克5日表示,计划本月将原油出口量扩大到日均330万桶,还计划到2017年原油产量提升至近950万桶。一天后,美国石油协会就说,当前国际油价下跌会对美国油气产业发展造成短期负面影响,但从长期看,随着油气产业技术不断改进,油气产业的前景是明朗的。美国能源信息局最新预测显示,今年美国原油日均产量从第一季度的935万桶升至第二季度的942万桶后,将小幅放缓至第三季度的923万桶和第四季度的926万桶。还有俄罗斯,根据其能源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创下198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日均产量高达1058万桶,预计2015年产量仅会小幅下降。

  其次,海湾石油出口国继续调降原油出口价。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沙特阿拉伯本月初再次下调了对美国出口的原油价格,面向欧洲客户的月度石油价格也被调降,这是沙特连续第6个月下调对欧美市场的出口价格。此外,科威特也在1月1日起执行新的价格标准,以低于地区基准价每桶3.95美元的价格向亚洲炼油厂出售原油。

  再次,全球石化产业上游投资正在减少,而国际原油巨头纷纷终止新的原油项目并叫停现在看来成本过高的一些页岩油工程。根据美国能源信息局的报告,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已对美国页岩油开采产生影响。花旗银行分析师指出,本月全球主要石油公司将公布财报,可能会对2009年以来批准的项目进行数额较大的减计。

  最后,全球经济还看不出会比上年明显改善的蛛丝马迹。世界银行在刚刚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经过令人失望的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在2015年回升到3%,但这一数字低于此前作出的3.4%的预估值。美国能源信息局则预测,今明两年全球原油市场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的格局,其中今年全球原油产量预计为日均9297万桶,全球原油需求量预计为日均9239万桶。

  市场上对这些新气象也做出了反应。开年第一个交易日,国际原油市场遭遇“开门黑”,然后一路下行,纽约轻质原油和北海布伦特原油双双失守每桶50美元关口。直到14日,国际油价突然大幅反弹,很多分析师认为这只是因年初降速太快才导致超跌反弹,目前市场对于油价底部的争论仍在继续。华尔街投行高盛集团12日将今年纽约油价和布伦特油价的目标价分别下调到47.15美元和50.4美元。

  一个欧佩克 两种声音

  “原油价格下跌问题严重,必须团结一致来面对。”尼日利亚财政部长奥孔乔-伊韦阿拉去年底面对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内部争吵不断发出了这样的呼吁。从目前来看,欧佩克中的海湾成员国仍不希望减产,而其他成员国则迫切希望结成“保价同盟”,双方实在难以协调各自立场。

  退回到1960年9月10日,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号称“七姊妹”的西方石油公司,维护本国石油收入。14日,这些国家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随后有进有出,目前欧佩克有12个成员国,其原油储量占世界储量的75%,原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

  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是欧佩克成立时定下的宗旨。但是,当各自利益方向不同、无法形成共同利益时怎么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欧佩克,直到今天。

  就在不久前,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马不停蹄地去了伊朗、沙特和阿尔及利亚,最后一站是莫斯科,试图与上述欧佩克成员国以及非欧佩克产油大户俄罗斯进行沟通,推动各方形成共同稳定油价的意愿。

  在阿尔及利亚和伊朗,马杜罗与两国领导人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因为几个国家所处的境遇大体相同。

  在德黑兰,马杜罗呼吁石油出口国能够进行合作,尽快把国际油价稳定下来。伊朗总统鲁哈尼也表示,支持两国展开合作,从而逆转国际油价连续下跌的态势。鲁哈尼还说,积极进行国家间的合作,排除非市场因素对油价的干扰,才能帮助国际油价回归并稳定于一个合理的点位。此前,伊朗官方曾表示,沙特阿拉伯主导欧佩克对油价下挫听之任之,是严重的战略误判,若再不及时采取行动,所有产油国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在阿尔及尔,马杜罗与阿尔及利亚总理塞拉勒交谈后对外界表示,两国领导人会谈的焦点是目前不断下跌的国际油价,阿尔及利亚与委内瑞拉在欧佩克内部立场相近,在要求欧佩克减产提高油价问题上观点一致。他还说,油价不应该成为打击欧佩克成员国的经济或地缘政治的武器。

  实际上,阿尔及利亚与委内瑞拉一样,是旗帜鲜明的减产保价派。其能源部长优素福·优素菲去年底就曾表示,欧佩克应该出手干预国际石油市场,通过减产来纠正目前失衡的局面。优素菲称,阿尔及利亚并不赞同欧佩克内部一些国家不干预油价的立场,还强调欧佩克应该通过减产来提升油价,以维护成员的利益。他还指出,欧佩克成员与其他产油国应该进行对话,因为彼此的利益是一致的。

  不过,在利雅得,马杜罗似乎并未获得足够的支持。根据双方的官方文告,委内瑞拉说马杜罗本次访问将增强两国之间的联系和友谊。沙通社称,沙特王储兼副首相、国防大臣萨勒曼·阿卜杜勒-阿齐兹与马杜罗进行了会谈,双方讨论了在国际层面加强合作和推进双边关系的议题。双方并未透露任何细节,也未一起对原油政策发表看法。

  马杜罗最后将前往莫斯科,14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希望后者能够在减产报价上协同作战,并共同发起欧佩克与俄罗斯之间的高级别对话。但双方之间本来就缺乏互信,而委内瑞拉在欧佩克中又不能一呼百应,因此本次会谈很可能仅仅收获务虚成果。

  与马杜罗近乎单打独斗的努力相比,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海湾地区欧佩克国家早已是“铁板一块”,它们早已形成共识——石油价格暴跌应归咎于投机行为和欧佩克以外的产油国,即便非欧佩克成员国家削减石油产量,欧佩克也不会减产。

  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阿里·纳伊米近日在四年一度的阿拉伯能源会议上表示,欧佩克曾试图恢复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但因欧佩克组织以外的主要产油国不予配合,加之错误信息的传播和贪婪的投机行为,全球油价大幅下跌。纳伊米还曾说过,“不管每桶是20美元、40美元、50美元或者60美元,都没什么相干”。

  阿联酋能源部长阿马兹鲁伊也将矛头指向北美和其他新兴产油国的页岩油和砂岩油生产,称非欧佩克组织产油国不负责任的生产行为是近来油价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兹鲁伊还雄心勃勃地表示,阿联酋计划在2017年之前,将其石油生产能力从现在的每天300万桶提高到350万桶。马兹鲁伊13日再次强调,油价是由市场因素来决定的,而不是由哪一个产油国来决定的,欧佩克在今年6月召开正式会议之前,没有任何要召开紧急会议的计划和打算,同时也不想在目前降低产量。

  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看来,欧佩克单方面减产,只会将市场份额让给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对于逆转油价毫无帮助。还有分析指出,沙特阿拉伯正在贯彻低价保份额的市场战略,希望通过低价竞争,力争在两三年内将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挤出市场。

  “纪律”松散成顽疾

  欧佩克放任原油价格一路下跌,不仅是因沙特等国希望通过低价将美国页岩油生产商赶出市场,还因自身的调价机制已经废弃多年,无法发挥效力。

  2000年3月,欧佩克作出规定,如果欧佩克油价连续20个交易日保持在每桶28美元的价格之上,该组织就将每天增产50万桶;如果欧佩克油价连续10个交易日保持在每桶22美元的价格之下,就将每天减产50万桶;欧佩克的目标是把原油价格控制在每桶22美元到28美元之间,如果市场上的价格偏离这一目标较远,欧佩克将通过增产或减产的方法来进行调控。然而,由于种种经济和非经济的综合因素影响,自2003年12月以来,欧佩克单日油价一直高于这一机制范围的上限,调控体系形同虚设。2005年1月,欧佩克决定暂停实施调控机制。时至今日,欧佩克再也没有恢复这一机制。

  即便没有自动调控机制,如果成员国严守纪律,协同作战,同样可以操控原油价格,但欧佩克成员国在油价下跌的时候总是各有算盘。

  据报道,大约30年前,国际油价供需环境与眼下颇有相似之处。经历1973年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和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国际油价的大幅攀升导致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与此同时,欧洲北海发现大量原油储备,增加了市场供给,国际油价开始从最高的每桶35美元走长期下坡路,最低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

  在此期间,作为主要产油国的沙特单方面宣布减产。沙特减产期间,不仅非欧佩克产油国没有减产,而且连其他欧佩克成员国也不愿响应沙特,甚至暗地里增产,让沙特作出的牺牲付诸东流。之后,沙特一度身陷严重财政危机,还丧失了市场份额。1985年年底,沙特改变立场决定增产,油价因而迎来终极一跌,但不久后开始走稳并复苏。

  沙特也从这次教训中悟出了道理。话说2008年7月,国际油价达到每桶145美元的历史最高点,之后迅速下跌。同年9月10日,油价已经跌至每桶96美元,欧佩克宣布了减产决定。这回是沙特说“不”,他们在几小时之内就宣布不会遵守该协议,因为这个减产协议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国际能源署后来公布的数据,科威特、安哥拉、伊朗和利比亚在那年10月都提高了产量,反而是实话实说的沙特把自己的产量每天减少了5万桶。直到10月25日,油价跌至每桶60美元时,欧佩克才在紧急会议上宣布真正减产,但减产的规模与全球需求的下降幅度也并不相当,导致当年油价进一步下跌。

  有分析指出,从上述案例看,沙特在欧佩克内部的政策协调上必须慎之又慎。这一次,在部分欧佩克成员国希望减产的情况下,沙特仍不为所动,目的是在等一个众志成城的时刻,待油价波动至全部成员国都要依靠欧佩克形成行动合力之时再号令出手。这样,才能保证内部“纪律”松散的欧佩克不会再现内鬼,在大家减产保价的时刻从中渔利。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