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全民理财素描
- 发布时间:2015-01-15 07:34:36 来源:广西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谭卓雯
“感谢互联网‘宝宝’,让我第一次知道了货币基金,第一次开始理财,第一次有了存钱的想法。”谈到2014年理财的最大收获,供职于南宁市一家贸易公司的90后小白领王欣不假思索地说。
爱上网、爱血拼、爱旅游、吃货,是这个90后女孩身上显著的标签。去年她的最大改变就是从花钱如流水到开始存钱。“我的投资额不大因此收益不多,是快乐的理财体验让我乐此不疲。”
互联网金融 草根金融书写神话
2014年,互联网理财是年轻工薪族热门的话题。
没门槛、易操作的互联网“理财神器”,引领了全民理财时代的到来。余额宝和它的小伙伴们,在改变每个人生活的同时,更改变了整个金融市场格局。
与不断庞大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规模形成对比的是,各家银行的储蓄存款遭遇了持续萎缩。
银行群起反击,各路“银行宝”跟风而生,银行与互联网的金融之争愈演愈烈,让一直以来备受冷落和歧视的小额闲散资金“身价倍增”。
随着市场资金面的宽松,以对接货币基金为主的宝宝类产品收益率在去年逐步下滑,收益率从年初的7%左右一路下滑至目前的4%左右,吸金能力也开始减弱。
在投资余额宝半年后,王欣开始把理财方向转移到保险、票据等收益较高的产品上,互联网理财之路越走越宽。
如果互联网理财产品只动了银行的奶酪,那么在2014年野蛮生长的P2P网贷则直接抢银行的饭碗。
尽管平台跑路事件始终不绝于耳,但几十元就可放贷、平均16%的收益率以让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使得已被互联网“宝宝”搅得阵脚大乱的银行腹背受敌。
时间进入2014年年末,股市雄起,股票型基金称霸互联网金融平台,让互联网理财市场更加值得期待。
业内人士评价:“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理财之争,实际上是利率之争。为保住存款,银行不得不付出比以前更高的成本,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在互联网金融的倒逼中加速。”
银行理财 “刚性兑付”成为历史
去年年末,刚好有一笔理财产品到期的南宁市民林女士,为寻找下一个收益高、期限长的理财产品不断穿梭于各家银行之间。但奔波数日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产品。
与往年同期动辄6%以上的收益率相比,2014年末的银行理财产品显得低调许多,6%以上收益率的产品不仅少之又少,期限也较短,与2013年年底的情况相去甚远。
林女士对此有些不解:季度末和年底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是银行的惯例,怎么到了2014年年底就一反常态了呢?
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可谓“内忧外患”。为应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理财,上半年6%以上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比比皆是。不过,随着去年6月央行通过定向降准“开闸放水”,无论是货币基金,还是银行理财产品,都逃不过收益率下跌的命运。
“理财产品收益率取决于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程度,11月份降息后,理财产品收益一路走低。”与记者相熟的一位银行业人士说,以往银行季末年末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源于银行存款“冲时点”行为,去年9月银监会发布《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评制度,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同时设立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等指标,从根源上约束了这种行为,月末、季末高收益理财产品逐渐减少将是“新常态”。
除了收益率看跌外,2014年4月29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发出了让理财产品转型的信号。
报告提出,为促进我国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完善信用风险在定价中的作用,减少道德风险,强化市场纪律约束,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顺应基础资产风险的释放,让一些违约事件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自然发生”。
“2015年,银行理财或许将面临着真正的转型之年。”上述银行人士表示,随着监管部门要求消除银行“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理财业务将继续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净值型产品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投资者需“自负盈亏”,银行不再对此承担隐性风险。
看清楚了吗,各位理财的亲们,未来除了保本保收益型理财产品,其他产品的到期收益都存在不确定性。此前的到期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率由银行“兜底”的做法将成为历史。
利率杠杆 长期储蓄重获青睐
2014年11月21日,时隔28个月后,央行再次降息。与以往降息不同的是,此次降息央行打出“非对称降息+提高存款利率上限”的创新组合拳,银行存款利率自主浮动区间上调至基准利率的1.2倍,并不再对5年期定存统一给出基准利率。
这是继2012年6月央行在降息的将同时存款利率上限上浮到基准利率的1.1倍后,央行对存款利率管制的进一步放松。利率市场化脚步在加快,降息令下后,南宁市的多数银行都根据自身情况,将各档次利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上浮。
与互联网宝宝、债券、股票、网贷等近年流行的理财方式相比,银行储蓄存款显得“老土”。但利率最高可上浮20%,加上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相当一部分市民再次对储蓄存款,特别是长期储蓄动了心。
家住南宁市民主路的某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刘大爷,去年刚一降息,就赶紧跑道一家城商行把自己50万元养命钱办了5年定期:“可能今后降息还要继续,现在有的银行5年定期利息给到了5%以上,收益率比同样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高出近一个点。存进去之后,不管怎么降息,也不管市场怎么变动我也不用担心了。”
刘大爷存钱的这家城商行5年定期利率为5.225%,为所有银行中最高。他存50万元的到期利息为130625元,比利率定价最低的银行利息要多出好几万元。
“长期定期存款遇到急用时,不但可以进行一次提前支取,还能把存单拿去做质押贷款,用贷款来缓解燃眉之急,存款利息照样享受。”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对存单的多种灵活处理方式,让许多人对存款重新燃起了兴趣。
牛熊转换 股民的笑容很灿烂
2014年,当股民们还深陷在熊市“固定思维”时,势如破竹的牛市在不经意间爆发。
这一次,股民的笑容很灿烂:上证指数在2000点附近起步,牛劲十足,连续上涨,一度攀上3300点。
证券营业部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笑容又悄悄爬上了股民的眼角和眉梢。2014年12月31日,沪指再次大涨,以3234.68点完美收官,全年涨了1118.7点,涨幅52.87%,“牛”冠全球。
“熬了7年,终于等来了牛市!”有着十多年炒股经验的南宁股民周先生遥想上一波牛市,感叹连连。
2014年的牛市,对于基民唐女士来说同样意义重大,她被套了7年的股票基金终于回本。去年年底她家恰好要花一大笔钱,此前因为现金不足发愁了好久。“行情起来得真是时候啊!”唐女士不住地感叹。
银行界有关人士表示,中国股市在经历了阶段性大涨之后,2015年走势扑朔迷离,随着股指的上涨,大量散户开始涌入,“游资”开始炒作,而央行降息直接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效促进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进一步向好。不过,此轮牛市究竟是“大牛”还是“小牛”目前还没有定数,投资者不要忘了紧绷风险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