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是如何“嫁”入企业的
- 发布时间:2015-01-14 01:31:14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2个小麦新品种以589万许可给企业经营”“两小麦新品种卖得585万”,2015年刚开篇,山东农业大学的网站上就接连挂出了两条品种交易的新闻。山东农大科技处处长米庆华总结了一下这段时间的成果,算上2014年5月小麦品种山农20、山农24和玉米品种山农206签约卖出的1110万,由校方育种团队主持培育的7个农作物品种的交易额已经累计达到2270余万元。
好品种只有到了田间地头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才叫发挥了它的价值。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品种的推广能力往往不足;而拥有完整营销网络的企业,在培育品种方面又相对不那么占优。2013年年底,国务院在《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里提出,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
那么,作物新品种从通过审定到“嫁”入企业,背后有哪些门道?
十多年的漫长育种过程
主持培育小麦新种山农25和山农29的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李斯深简单概括这一过程:把种子培育出来了,育种团队出价,企业议价,双方同意,交易进行。
当然,更多时候,种子交易远没有这么简单。
李斯深说,农作物新品种,从开始培育到通过审定,一般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根据规定,大田作物种子在推广之前需要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而要通过审定,就需要进行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一般来说,种子育出了,光试验阶段至少就还需要三年。
2011年的《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调查报告》显示,良种对粮食增长贡献率达到40%。李斯深表示,人们常说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农业科研人员也是大半辈子都投入其间,琢磨种地的农民对品种有何需求,现有的种子存在哪些问题,随着气候或者其他因素的变化,需要对现有种子的特性做出怎样的调整……
企业“迎娶”种子注重两点
种子育出来了,能增产,才会有企业主动找上门来洽谈。
不过,不是所有科研单位培育出的种子都能得到企业的青睐。种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也得精挑细选。毕竟,种子经营权的买断动辄就是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企业不敢掉以轻心,必须慎之又慎。山东禾丰种业副总裁高新勇表示,企业挑种子,一是看生产试验或者区域试验中的品种表现,二是评估市场对新品种可能的接受程度。这两点,也是企业议价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育种单位和企业有三种“嫁娶”方式
当然,随着现代种业的发展,企业也不会仅仅被动等待科研单位的种子“瓜熟蒂落”,他们角色不再单纯只是“买家”和“经销商”。
米庆华介绍,企业和育种科研单位在“育种”上的合作,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品种已经通过省级审定或者国家审定,企业吃了定心丸之后,将该品种的经营权买走;第二种则是企业抢先一步,种子新品系在区域试验或者生产试验阶段表现亮眼,即使还未通过审定,就提前出手;第三种,是企业提前告知科研单位他们的品种需求,和科研单位共同育种,品种权归两家共同所有。
深度合作:企业在育种阶段提前介入
“我比较推荐企业和科研单位深度合作,在育种阶段就提前介入。这样一来,企业对品种的特性更为了解,科研单位也可以减少育种阶段的资金压力;而且,我们可以与合作企业提前繁育新品种的原种,一旦育成品系通过审定,推广的效率能够大大提高。”米庆华说。
淄博禾丰种子有限公司就用这种方式和山东农大来了一次联合育种。说起这事,总经理朱俊科语带自豪:“审定报告上写的是我们两家的名字!”他指的是由山东农大退休教授赵檀方主持培育的小麦品种山农27和山农28。1月6日,淄博禾丰和山东农大签订小麦新品种许可使用协议,前者分别以100万和489万元的价格获得山农27号和山农28号小麦新品种的经营使用权。校方的新闻稿中写道:“这两个品种能够成功选育并通过审定,既是赵檀方教授长期坚持研究的结果,也是企业坚定支持的结果。”
事情要从五年前说起。那时,干了几十年育种工作的赵檀方教授从学校退休,但是又舍不得离开育种事业。赵檀方已经有了组配出的小麦新品系材料,就是需要土地进行田间试验。朱俊科是山东农大的毕业生,曾经师从赵檀方教授。有着这层师生情谊在,朱俊科给老师提供试验田,配备科研助手,帮老师解决用工问题。每年的投入大概在几十万元。
“其实这种先期介入的方式,对企业来说风险很大。但是我对赵老师是绝对的信任。”朱俊科坦言,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在新品种还没动静之前就砸钱,如果看走眼,很可能就把企业带入了死路。因此,企业要和科研单位进行深度合作、联合育种,双方的信任是基础和前提。
米庆华也有同感。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合作中都必须讲诚信,这样才能互惠互利。对企业来说,“讲诚信”意味着育种期间投资到位,获得经营权之后能够保证品种通过审定后首先大量繁育推广新品种,获得高效益 ;而育种单位也得按照既定目标进行育种,出了成果后给企业“优先优惠”的政策;在经营权转让之后,育种科研单位还应做好后续服务工作,让“良种有良法”,最大化新品种的增产增收效益。
要让种子“嫁得好”须搭稳校企合作桥梁
要真正发挥新品种的效益,就得把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这座桥架起来,还要让它搭得稳当,让搭桥的机制更加顺畅。
米庆华总结说,育种科研单位得具有市场意识,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来组装选育品种,紧跟市场和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种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需要找到双方共同的利益结合点,你的品种要在保证具有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增效发展,毕竟企业要以盈利为目的。另外,高校的育种单位自己也要找准定位,和企业合作进行商业育种的同时,自身更要依靠国家和政策支持,进行公益性、基础性的种质创新研究。”
米庆华觉得,在商业合作上,高校和企业还能有更加深度的合作方式,比如高校帮助企业建立科研团队和试验平台,企业提供在用工、土地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圣丰种业高新勇也介绍说,他们公司引进了高校的人才团队,让团队成员以双重身份工作,获得高校和企业的双重资源,双方共同享有品种的品种权。目前,圣丰种业自主培育品种与从外购买品种比例达到了1∶1。
而对朱俊科的禾丰种子公司来说,没有种质材料、没有足够资金聘请有经验的育种人员是拦在品种自主创新面前的两道槛。不过好在有母校山东农业大学的支持,他可以借助山东农大的科研实力,在把好品种推广出去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朱俊科表示,2015年,他们预计会投入上千万元来推广山农28号,因为对这一品种试验阶段的增产表现充满信心。“企业的投入,就是要发挥品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朱俊科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