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

  • 发布时间:2015-01-13 09:26:51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和国内现状

  根据IMF统计,1973年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都存在利率管制,从2005年起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数目大幅度下降,欧洲和美洲国家基本都已放开,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还未放开管制。

  研究发现,与利率市场化之前五年相比,利率市场化之后五年的存贷款利率一般是上升的,长债利率也是上升的,但是存贷利差未必会收窄。而其他的宏观经济指标,如通胀、M2、GDP、真实利率的变化不明显。

  利率市场化改革绝非易事。约有1/3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以失败告终,这些国家在改革后或出现了重大金融危机,或重新实行利率管制。改革经验包括: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率更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与改革时点有紧密联系,在经济动荡时启动改革的成功概率较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推进,需要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监管等配套政策的支持。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债券起步,债券利率早已自由浮动。接着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逐步扩大,2013年7月起贷款利率可完全自由浮动。存款利率下限从2004年开始放开,上限方面2012年开始允许上浮10%。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上浮的区间扩大到1.2倍。紧接着11月30日《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这标志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目前还剩下的利率管制就是对于存款利率上限的控制。但银行理财的快速发展已经极大削弱了存款利率管制的效力。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元。它们的平均收益率长期高于存款利率,和债券市场紧密联系。

  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负面现象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市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金融机构的运作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普通民众获得了实惠,但利率市场化的负面影响也同样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影子银行迅猛发展。2008年之前,流动性投放的主渠道是信贷。但“四万亿”刺激计划之后,信托委托贷款、债券股票融资等快速增长。利率市场化丰富了我国流动性投放的方式,但也让金融风险快速积累。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加杠杆现象愈发严重。具体表现为一些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增长迅速。它们的做法是:银行由于贷款行政管制,不能直接放贷给企业,于是通过一家过桥银行,通过其设立的理财产品向这个企业放贷,绕过贷款规模的管制。放贷银行将理财产品的收益权买入,同时协定在未来会返售给过桥银行。这样就把一项实为信贷的业务计入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中小银行的存款来源紧张,存贷比一般在70%以上,他们的自有存款资金尚不足放贷所需,于是通过银行间市场拆入款项,再通过影子银行投放流动性,进一步加大了杠杆率。从银行同业市场拆入资金向外放贷,有很明显的期限错配。于是,金融机构的加杠杆、期限错配和影子银行的风险就交织在一起。

  此外,有些相对低效国有部门的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本应该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受益的一些民营企业部门被挤出了金融市场,造成资金配置效率下降。

  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建议

  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为平稳推进利率市场化,特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一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化解地方融资平台给金融市场带来的扭曲。回报率低的公益性项目应该依赖财政拨款或者财政贴息等手段,不应该进入金融市场融资。真正剥离地方政府融资职能,除了“堵”,还要“疏”,为地方政府找到合法的、扭曲较小的资金来源。

  二是加快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体系,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三是需要对信用风险的发生持谨慎态度,谨防因不恰当的应对使得个体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要先将隐性担保的资产移出来,然后才能撤销隐性担保。

  四是在短期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对冲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利率上升压力。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一般会伴随着利率的上升。中国金融市场由于存在着一些利率敏感性低的主体,在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更会导致利率的快速上升。所以央行在短期应该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实体经济创造相对平稳的融资环境,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简报改编)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