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投资渠道趋多元 内地掀起理财热
- 发布时间:2015-01-12 10:0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周锐)“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为了避免手中钞票被通胀摊薄,越来越多的内地民众开始将自己的存款“搬出”银行。而伴随着理财渠道的日趋多元,余额宝等一年前还被视为风险与诱惑并存的新事物,如今在很多民众眼中已经成为相对稳健的投资渠道。春节将近,大家纷纷盘点自己的理财收益,有人欢喜有人忧。
“当初还有些胆战心惊,但现在这已经是我最保守的理财手段”,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张林告诉记者,2014年初,她曾将40万元(人民币,下同)转入余额宝中,高的时候每天有70元的收益。但现在他将更多的视线投向其他渠道。
“最主要的原因是收益率下降,余额宝这几天大概在4.478%左右,北京银行一款非保本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就有5.8%,更不用说一些信托产品”。
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孙浩是信托产品的受益者。年初时,他给家乡一个帮企业做融资的朋友转过去12万,年末时获得2.4万元的收益。“但以后不打算再弄了,因为房地产不景气的情况下,没什么行业能用得起这么贵的资金”。孙浩告诉记者,他的一个朋友也做过类似投资,但最后发现是“击鼓传花”,老板跑路所有人血本无归。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抵御高收益的诱惑。在北京工作的张澍告诉记者,她在一家银行发现了一款针对事业单位员工的贷款产品,只要出具人事部门证明,就可以获得30万元的贷款额度。“我贷了30万出来买了一款信托产品赚差价,过去一年‘凭空’收益了1.8万元”。
相比于上述非正规的融资渠道,2014年末走出一波牛市的A股就成为很多民众理财的首选渠道。
官方数据显示,仅2014年12月8日至12日这一周内,沪深两市新增股票账户89.22万户,创2007年10月来新高。
小萍就是股市新兵中的一员,不过她没有分享到这波股市上涨的红利。“说实话,几只牛股都曾拿到手里过,但没稳住,倒腾来倒腾去最后又都卖了。
小萍回忆说,作为跑经济的记者,自己经常能判断对行情的方向,但却因为缺少经验尤其是没有经历过暴涨的牛市,所以最后在操作上出现了很多问题,“经常想着换,什么涨跟什么,几个月下来浮亏三成,交了笔学费”。
相比而言,在股市浮沉多年的荣红就赚得盆满钵溢。“我的日常操作以打新为主,2014年申购了十多次,中了四回,一般是一打开我就卖出去,收益率基本在150%左右”。
相比于股市的红火,投资楼市的收益率就没有那么乐观。蔡红2014年6月拿到了自己在北京五环外购买的第二套住房。她告诉记者,买房就是为了投资,首付六成,贷款利率也上浮了,但现在房子却不好卖了。“一方面价格在向下走,另一方面我这套房子五年内卖的话需要交很高的税,虽然可以让买家承担,但这样加起来就比附近满五年的二手房要贵近十万,没啥竞争力”。
好在蔡红对此早有准备。她当时特意选购了一层的房子,所以现在她直接将毛坯房租给打算在小区开展业务的装修公司,“月租金2600元,基本覆盖月供,但六十万的购房款估计还得压上好几年”。
除了楼市、股市、信托、基金,一些新的理财渠道也受到关注。2014年,74名武汉大学的毕业生以众筹的方式在北京的一个景区合伙开了一家咖啡馆。这让同是武大校友的周晨动心。“这种方式很有意思,而且一万元的入股额度也不太多,所以我正在联系他们,希望也能入股和校友们一起玩一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