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轮驱动品牌农业加速度
- 发布时间:2015-01-10 02:31:2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崔丽
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烟台苹果、赣南脐橙……从雪域高原到东部沿海,从茫茫草原到巍巍武当,我国各地品牌农产品尽显风采。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市场主体,从经营者到消费者,对提升农业品牌建设已形成强烈共识。顺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农产品品牌发展路径、推动品牌农业发展成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品牌农业迅猛发展,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新产品,逐渐成长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在整合,企业品牌在凸显,产品品牌在涌现……基于国家、区域、企业、合作社、农户、中介机构等多方互动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组合金字塔正在建立,多种品牌互为背书、共同繁荣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刚刚过去的2014年,本刊记者深入基层采访调研,深感品牌农业在全国风起云涌、遍地开花。多地已经从省级层面规划和推进品牌农业,地市县层面则更为普遍。西藏推出了“拉萨净土”区域公用品牌,引领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海南设立1亿元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拟将品牌农业列入市县考核体系;云南开展了“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六大名米”评选认定活动;广东把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全方位专题宣传推介;陕西洛川从品牌打造入手提升苹果产业影响力和话语权;湖北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基地建设,通过做大龙头企业,扶持本土品牌创建,培育出了“周黑鸭”、“天种种猪”等一批闻名全国的畜牧业品牌;四川发布1号文件《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川茶雄起的路径正在清晰……
品牌农业为何呈现如此发展活力?吸引着多方关注,投身其中?
发展品牌农业符合产业发展新趋势。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产业整体呈现大变局、大调整、大整合、大提升的趋势,品牌与产业整合的大战略应运而生。当前,农业适应新常态、推
进现代农业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转方式重点是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农产品品牌化的过程,就是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控制、产业化经营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农业升级,实现由数量型、粗放型增长向质量型、效益型增长的转变。
发展品牌农业符合消费者需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条件改善,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购买品牌农产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习惯。品牌声誉逐渐成为农产品消费的主要取向,产品是否得到消费者认同,将对现代农业建设成果产生一票否决的影响。
发展品牌农业有利于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打响地区名片。在深化改革的市场环境下,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现代农业格局正加快形成,要提升区域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再只是“人无我有、与众不同”,更要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名”。洛阳牡丹、武当道茶、金乡大蒜、盱眙龙虾……一张张响亮的地区名片带来的是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便在今天科技参与越来越深入的趋势下,农产品的区域性、独占性、公共性特征依然十分明显,更有其在农耕文化、产品品种、品质管理、生产规模、生产组织体系等方面的高度独特性。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就能够形成具有特色、拥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的专业化生产区,打响地区名片。
发展品牌农业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品牌强与弱,市场效应冰火两重天。品牌是无形资产,其价值就在于能够建立稳定的消费群体、形成稳定的市场份额,没有品牌的产品更容易滞销卖难。培育农业品牌,能够推动建立规范的生产标准和产品标准,提升农业科技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建设,可以通过质量、水平来掌控农产品的话语权、定价权、主导权,占领行业的最高端,从而为企业产品的规模扩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带动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发展品牌农业是农户增收的有力保障。由于品牌农产品生产是一个全程跟踪的过程,大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户生产有订单,销售不用愁,收入有保障。加快培育农产品品牌,扩大产品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既可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和取得较高收益,又能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建设,使农民从一产的收入大大增加,又能从二三产业的高附加值中得到更多的收入分配,并可获得土地租金、合作社股金、工资薪金等多元化收入。
毋庸置疑,品牌农业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同时,品牌农业发展又是一个大课题,要统筹发展、持续发力、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切实发挥其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