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在影像中见“天地和众生”
- 发布时间:2015-01-08 15:57:2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章利新 张正富 苑苏文)提到香港导演王家卫,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文艺范儿”“小资情调”等标签;谈到他的电影,很多人会立即浮想出某种独特的影像风格:不固定的镜头、不规则的构图、冷艳的色调、精良的台词、碎片化的敘事……
“王家卫是谜样的人物。”法国著名电影人洛朗·蒂拉尔这样描述王家卫,他为自己树立了一种神秘莫测的形象——从来不摘下墨镜,回答问题时所言不多,但在很多方面都出人意表、富有创见。
在《一代宗师》3D版公映前夕,王家卫在接受专访时却给记者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他依然戴着墨镜,却并不神秘,一身休闲装、平实亲切的言辞、甚至略带腼腆的举止,让人觉得面前坐着的是一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采访中,王家卫谈到最多的是对待电影的“态度”。他本人正是“慢工出细活”的代表。执导筒近27年,他只产出了10部电影,量少但是部部精品,获奖无数。他一次次打破自己的最长制作时间纪录,《一代宗师》可谓“十年磨一剑”,光3D版制作就花了一年。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一代宗师》3D版于1月8日全国公映,这是王家卫的首部3D电影。他期望以西方最精湛的3D技术完美展示独特的中国故事和美学。
为拍《一代宗师》,王家卫走遍大江南北,访问上百位武术界前辈。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把关注点从一个人(叶问)和一个门派(咏春),逐渐拓展到了整个武林和整个时代。
最终,王家卫把这部电影变成了一个重现民国武林的庞大工程,从动作、服饰、道具等各方面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这部电影有它的风格,它让人看到它的来历,让人看到武侠片可以是有根据的,站得住脚的。”王家卫说。
更重要的是,他努力还原当时武术家们的“精气神”、他们推崇的仪轨等内容,由此刻画那个时代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它跟其他的武侠片不一样,它不讲谁是高手,它讲武林的传承,武术家的自我完善、最困难时候志气和坚持。”王家卫说。
电影中有台词描述功夫的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其实也是王家卫对待这部电影的态度:他把武侠片从纯粹的动作表演扩展到对“自己、天地、众生”的观照和感悟。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个精神是对每个人都是一个启发,和你练不练武没关系。”王家卫说,你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要求,要认清这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能不能进入到里面。你有没有决心,有一天把你自己学到的东西或体会传授给别人。
很多人都问:“王家卫拍戏为什么要用这么长时间?”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对电影认真、严谨的态度,或者说他始终怀抱对电影的赤子之心。
王家卫告诉记者这样一个场景:在山西太原,他去拜访形意拳的一位名师,当时是早上5点钟,一个下雪的大冷天,就在火车站外面,这位师傅带着30几个徒弟在那里练,几十年如此,而他最年轻的徒弟都50岁了。
打动王家卫的是他们的坚持;而打动武林前辈的又何尝不是王家卫的认真与执着。“那些师傅都非常支持这个电影,因为他们看到你是在认真地做这个事情”。
或许,也是因为认真和执着,王家卫的电影总是不落香港类型片的窠臼,大大拓展了香港电影艺术的可能性。
他的第一部电影《旺角卡门》改变了当时香港流行的英雄片面貌;而《重庆森林》“解构”了警匪片;《东邪西毒》《一代宗师》则拓展了武侠片,把独特的文艺和历史的要素注入这个类型片……
“我小时候是看类型片长大的,而且我对各种各样的类型片着迷……因此我试图以一种不同类型来拍摄我的每一部影片。这也是使得我的影片具有独创性的部分原因。”王家卫在洛朗·蒂拉尔的“大师课”上说。
“技术就是态度”
把《一代宗师》拍成3D电影是王家卫的初衷,因为武侠片本来就适合用3D效果呈现,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空间跨度大,南方北方的众多细节,如果用3D呈现,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但那个时候,没有这个条件。”王家卫说,一般来说,简单的2D转3D,差不多一两个月就能完成,但是他坚持用一年的时间来制作,这让投资方犹豫再三。
抱着“见天地”的心态,王家卫亲赴美国,千挑万选,最终敲定与好莱坞顶尖3D团队Gener8合作。打动他的是这家公司的专业、严谨:他们坦承,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功夫动作,其他诸多东方美学要素,对他们的技术而言是巨大的挑战,需要他全程参与。
为此,王家卫每个月飞赴美国,看进度定修改。单单电影开场处的雨中打斗那场戏,为了达到完美效果,他们就花了3个月时间,动用200多位制作人员,每天坐在那里几乎把所有的雨点都勾画出来了。
“中国电影走到今天,我们很多时候注意到的是营销,但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技术。”王家卫说,技术不单是金钱,更是一个态度,光有钱不一定能做到极致,必须要有态度。
谈到技术时,王家卫关心的其实是中国电影在工业化方面的成熟度,是未来如何真正能够和好莱坞电影相抗衡。
“中国很快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将来面对好莱坞的电影,我们不能一直依靠短平快、热闹一时的产品,我们需要的是技术。好莱坞更注重的是工业,他们在技术上非常考究,把大量的资金用在制作、研发方面。”王家卫说。
像3D之类技术的话语权都掌握在好莱坞,扎根在他们叙事方法、美学形态之中。那么,如何让西方的技术真正适应东方的故事和美学,这是王家卫在此次3D技术尝试中所作的真正探索。
20年多来,王家卫在电影视听技术上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他大大提升了电影中画外音(旁白和内心独白)的作用,他对现成音乐的运用堪称经典,他拓展了电影叙事的自由度和舒展度……各种技术风格都被后来的电影人争相效仿。
早在15年前,美国著名电影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中评价说:“王家卫的成功,重塑了本土电影视与听的面貌”“环顾今天的香港电影,王家卫依然是最具有艺术风格、最敢于创新的导演”。
“必须要有中国的美学”
《一代宗师》3D版上映之际,正值中国电影票房冲刺300亿大关。
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统计,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仅为100亿元,用了3年增长到200亿元,仅用了1年又增加到近300亿元。
“现在电影市场整体是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王家卫说,必须先把市场做好,先有量再求质,要允许那些导演和制片人多去尝试。可能会有一些投机的电影产生,但那是不会长久的,会被观众所淘汰。
在他看来,中国电影走向成熟,“必须要有中国的美学,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叙事方法和美学形态”。
在《一代宗师》中,王家卫通过新技术把雨、雪、镜、影等东方视觉元素发挥到极致。“通过处理这些独特的细节和情调,技术公司有了新的方法;同样,我们也要吸收他们的技术,更好地表达我们的美学。”他说。
除了视觉上的中国元素,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背后的价值观问题。
《一代宗师》细腻地描写了民国时期武林宗派的规矩戒律、武术家们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们举手投足间有中国气度,一招一式间有中国美感,这是向中国传统价值致敬。在王家卫眼中,武术的高下不止是拳脚的高下,更是思想和精神境界的高下。
那么,未来我们能否创新出一种更好的展现形式,在全球范围更好地传播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呢?对此,王家卫说:“我相信一定会达到的,但现在我们还在一个起步阶段,我们先把自己的志向定好,有这个勇气去挑战这个高度。”
“在国内碰到很多年轻人,都很有想法。”王家卫说,其实现在我们缺的不是导演或编剧而是制片人,缺的是能帮助年轻人把他们的想法融入市场中的人。对年轻人来说,态度很重要,你必须要有这个胆,掌握这个魂。
虽然头顶无数光环,但王家卫对电影艺术始终保持谦逊。他曾坦言:“我仍然把自己看做是一位观众,一位走到摄影机背后的观众。我拍电影的时候,总是试图复现我作为一位电影爱好者的最初印象。我相信自己首先是为观众拍电影。”
站在身高超过一米八的王家卫旁边合影时,记者笑问:“是不是,需要别人认出您是王家卫时,您就戴上墨镜;需要躲进人群隐藏自己时,您就摘下墨镜?”他笑答:“就是这样。我戴墨镜,就像警察上班配上枪一样。”
要认识墨镜后的王家卫,他说,那就去看他的电影吧。他始终在影像中和“天地”“众生”坦诚“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