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自拍这种“病”,得治!

  • 发布时间:2015-01-07 08:32:07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医生在手术室自拍的照片事件,在网上掀起一阵舆论狂潮,至今余波仍在。

  从网友炮轰当事医生玩忽职守、泄露病人隐私,到后续当事医生讲述自拍背景信息、手术患者本人站出来支持医生,目前“手术室自拍”事件本身已基本明朗。但针对医生在手术室自拍的是非“口水战”,似乎远未停歇。不论医生们自拍是为了留念还是宣传,都有主动向他人分享照片的意愿。

  那么,人们为什么热爱自拍并乐于分享,甚至不惜牺牲个人部分隐私?“自拍成瘾”真的是一种精神疾病吗?

  自拍史和自恋史一样长

  “经美国精神病协会认定,‘自拍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热衷于自拍的人们,请关注一下自己的精神健康问题……”不光普通人,当这一假消息最初问世时,国内很多媒体都上了当,正正经经地转载了该报道。

  自拍究竟从何时兴起?其实,自拍的历史说来不短。在发明摄影术之前,画家们就在给自己画像。比如16世纪的达·芬奇和17世纪的伦勃朗,都有《自画像》的名作。而乾隆皇帝,也是热衷于“自拍”的人,他把自己打扮成菩萨、文人、采药师,然后命令画师画下来欣赏。

  1838年,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的影像投放到胶卷上;第二年,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就拍摄了史上第一张自拍照。而“自拍”这个词早在1984 年便已出现,英语单词为“self-timer”,当时只是指照相机可自行设定拍照时间的一种功能。时隔百余年,自拍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球的网络风尚。

  2013年,“自拍(selfie)”成为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年度热词,取自美国TakaPhotoo自拍照相馆。目前Twitter上转发次数最多的图片也是一张自拍照,博主是第8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主持人艾伦·德詹尼斯,照片内容是她发布的一张与众明星的现场自拍照。这张照片被转发了200多万次,获得了100多万个“赞”。

  自拍还曾拍出过事故。前不久,媒体报道了一个英国男孩Danny Bowman每天要拍200多张自拍照,花在这上面的时间达到了10小时之多。他在自拍两年后仍然拍不出令自己感到满意的照片,忍无可忍决定自杀,好在自杀未遂。

  今年9月,美国名嘴琼·里弗斯因喉管手术产生并发症而辞世,享年81岁,让人扼腕。但CNN报道,在琼·里弗斯接受检查时,喉科医生竟拿出相机和这位名人自拍,随后琼·里弗斯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该报道引发轩然大波,外界普遍批评这位医生不仅不专业,还在没有征求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和对方合影,损害了患者权益。

  高压生活中,自拍尤为兴盛

  人作为群体性的社会动物,都有倾吐、分享和交流的欲望,于是不停地寻求宣泄的途径,将秘密以某种方式说出来。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增大,网络自拍正好满足了大家减轻压力的需求。

  于是,人们将自己的生活照、工作照发布在社交平台和网络上,收集生活中有意思、有新闻价值的内容与人分享,从而获得快乐和放松。每个人本能的“窥视欲”也会使这种具有私密性质的自拍照更受到关注,使网络自拍成为热潮。

  在心理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自我关注的倾向,即“自恋”。“自恋”一词最初来源于精神分析学,由弗洛伊德的《论自恋》而广为人知。自恋的第二阶段是病理的自恋主义,“自拍成瘾”无疑属于这个阶段。精神分析学家康巴克描绘了自恋主义者的人格特质,即“具有野心勃勃、夸大妄想、劣等感以及极度渴望从他人那里获得赞赏与喝彩的多重人格特征”。

  自拍真的会上瘾吗?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曝光效应”,是指某样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人对其产生的好感越强烈。由于“曝光效应”的存在,在自拍时,我们会对镜中的自我更有好感。因此,我们不断尝试自拍,用美图软件进行美化,直到自己满意,或者永远不满意,难以自拔。

  自拍是分享,也是自曝隐私

  因为社交工具的盛行,网络自拍是私人行为,其实也变成了公共行为。人们模糊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梅洛维茨将其称为“私人情境并入公共情境”,使人们积极地进行自我呈现,建构虚拟空间进行自我身份认同。自拍便是网民自我展现的重要形式。

  在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裸露身体的自拍照属于个人隐私。但随着思想观念逐渐开放,加上网络的匿名性,网民开始敢于展示自己的身体和隐私,众多网络美女以自拍的方式迅速蹿红。这促使更多网民开始寻求欣赏自己的观众,和与自己有着相同志趣的网友互动。这种趋势,是新媒体时代互动、参与、分享精神的体现。

  但不可否认,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的侵入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隐私保护问题。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享有隐私权,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但由于隐私自曝的尺度不断放大,大量网民热衷于窥视绯闻、艳遇、色情信息,网络自拍自然满足了这种需求。

  网民有权利公开自己的隐私,但是公开的隐私还是隐私吗?大多数网民自曝隐私是为了与别人互动、分享,也满足了自己渴望被接纳、被欣赏的心理需求。但这些隐私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给自己带来人身和财产损失。更有少部分人自曝隐私是为了炒作,其背后大多有网络推手的运作。

  总之,隐私的自曝应该有一定的限度,整个网络社会需要积极健康的隐私文化,而不能刺激网民热衷于消费隐私。尊重别人的隐私,也珍惜自己的隐私,才能让网络自拍良性发展。(据《壹读》 搜狐文化)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