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耕地耘心于希望的田野

  • 发布时间:2015-01-06 01:30:4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行进中国·创新故事

  传统农业加上创新模式,才是农业真正的发展之路。我们创新了,没有走捷径,因为我们深深知道,一切捷径可能只有一个结果——毁灭。”这是一帮自称“视粪土为金钱”的新农人微信上的标签,又或者他们需要以这种公开宣誓的方式不断给自己打气,才能在有机农业创新这条路上走得更长久。

  黄浙楠是这个叫做“挖菜帮”的新农人联盟的“领袖”。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毕业的他,八年前“突然”告别了安逸舒适的写字楼生活,彻底接了地气,开始从事有机农业创业,他的梦想是——帮土地恢复生机,帮城市重拾健康互信,让更多的人吃得起真正的有机蔬菜。

  2015年新年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百鸣堂公社变成了热闹的科普课堂:给长在架子上的第一茬草莓疏花疏果,用公社自制的有机土在废弃的可乐瓶子里浇水种菜,观察冬眠中的小林蛙……孩子们乐了,他们不知道“黄叔叔”其实是有点矛盾的,毕竟这第一茬草莓价值不菲,他担心完全没有经验的孩子们会把不该掐的果儿掐了。“既然想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有机农业,就该让大家真正参与进来。”他自己说服了自己。黄浙楠的这种矛盾状态就像有机种植常年以来的核心问题:如何在不添加化学合成物的前提下保证土地和作物的养分。

  坚持!这两个字从黄浙楠做出创业决定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伴随着他。刚开始做农业时,他希望自己的目标定位区别于普通劳作型,“不然无法跟成本低廉的传统农耕竞争”。然而实际做起来才发现,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为了做出特色,让有机蔬菜的价格真正降下来,黄浙楠开始研究、实践和推广立体生态有机农业模式,而“中国林蛙”(俗称“雪蛤”)是这一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由于自然界的林蛙生长在长白山中,自然条件要求很高,不适合的温湿度以及农药化肥都有可能破坏林蛙的皮肤,最终导致死亡。按照黄浙楠的设想,把有机蔬菜种植大棚变成林蛙的养殖场,高标准的种植环境,既可以解决林蛙栖息需要的环境,同时可以帮助蔬菜去除部分虫害问题。在这个模式中,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对于那些参与种植有机蔬菜的农民来说,由于林蛙的收益远远大于有机蔬菜的价值,所以他们不会冒风险使用农药去伤害林蛙。

  但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来——“为什么蝌蚪变态上岸后的小蛙会淹死在水里?为什么下了场雨少了这么多蛙?为什么它只吃活的饵料?为什么它得了病就只能等死……”

  很长一段时间,他被这些问题困扰着。“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由于小蛙水中听力较弱,到了岸上敏感度加强,再加上野生的林蛙本身易受惊吓,一有动静就全都跳水里去了,刚刚才改变了呼吸方式,互相挤压踩踏,下面的就都淹死了。”于是,黄浙楠尽量不去惊扰上岸期间的林蛙,并控制好温湿度;他还在蝌蚪池边上增加附着物,让林蛙可以有攀爬的地方,不至于滑落水中。

  圈养林蛙的围挡下雨时会沾到水,黄浙楠发现有了水林蛙脚上的吸盘就有作用了,它会沿着有水的路线往上爬,最终翻越围栏逃逸。于是他尽量不让围挡沾水或有漏洞,并在围栏的顶端增加一个向蛙圈内倾斜的反角上延。“这样林蛙上来也被屋檐遮住,翻不过去了。”黄浙楠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种植有机蔬菜时,困难同样也在等着他。“原来种植有机蔬菜的土地必须要经过降解周期;原来市场上卖的经过认证的所谓有机肥料还得需要我们再认证,误用了还得重新降解土地;原来种植有机蔬菜的产量比普通蔬菜要少这么多;原来不能让一个品种的菜一下出来这么多,卖不掉只能烂在地里当肥料……”这一切,让黄浙楠感受到“隔行如隔山”的痛苦,目标仿佛遥不可及。

  就这样,2009年至2013年间,黄浙楠和他的团队反复试验,什么品种,怎样的种植方式才能让林蛙和蔬菜合理、互补的共处一室,有的试验可以当年重复尝试,有的失败了只能等到来年。起初,试验的多次失败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没有开心的事,却要强打精神,开心的表情是为了鼓舞团队给别人看的。”

  坚持就能有办法,坚持就能更自信,坚持意味着方向越来越清晰,坚持意味着有朝一日可能成为“虫”,既然有“书虫”“房虫”“古玩虫”,从事农业的人也可能成为“虫”。在养林蛙种菜的这些年,他看见一个个农民、商人、投机者因为屡次失败而放弃;看见一个个踌躇满志的城市人,因为资金链断裂选择退出,抑或为了追求利润,混同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奸商,以次充好,放弃理想。正如当地村长的调侃:“你们这些白领,读书都读傻了,照你们这么干法,我们都得喝西北风去,要是能行,我们农民早做了。”当然,时至今日,村长也“苟同”了黄浙楠的做法:不偷水、不偷电,不用激素、不用化学肥料,一样可以获得丰厚的收获,时间更长久,心情更愉悦。多为子孙想想,祖宗留下的这片殷实的土地,还要继续代代传下去的。

  如今,初创的艰难已经挺过去了。周边农户在黄浙楠的示范带动下,也加入到立体有机种养殖阵营中来了,“我现在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帮农民改良土地,同时传播真正意义的绿色健康理念。” 今年,黄浙楠在百鸣堂农场的基础上,创建了新农人联盟——“挖菜帮”这个网络平台,在这里联合了像他一样的新一代农业创业者,大家普遍有较高的文化学识,不乏毕业于清华、北大、浙大以及农业大学的高材生,他们甘受艰苦条件的磨砺,具有丰富的种养殖经验,最重要的,大家都有一份创新的冲动,都有一份追逐梦想的坚持。如今,四面八方、志同道合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在各个农场组织实践活动,纠正关于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错误认识;联合教育机构,组织农业实践课程,引导孩子们开展创新尝试。他告诉记者,他告诉记者,未来还准备筹建中央厨房、由冷链配送,保证把每日从农场采摘的新鲜有机果蔬,在10小时内送到大家的餐桌上。同时设立有机主题餐厅,为大家提供线下体验。

  说起物质回报,黄浙楠调侃自己:“原来是个中产,现在几年也不敢置办新装。”进入创业的第八年,林蛙的鸣叫声和有机蔬菜带来的满眼绿意,让眼前这位昔日白领更多了几分笃定。现在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信誓旦旦,不再纠结于这些年坚持努力总结的经验怎么藏着掖着,有朝一日获取丰厚回报的美好幻想。创业的过程让他接触到越来越多有共同的理念的人,“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什么才是我们的财富。”(科技日报北京1月5日电)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