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次公布PM2.5年均浓度值 去年超标1.5倍
- 发布时间:2015-01-03 08:33:38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北京治理空气污染任重道远。昨天,市环保局公布首个按照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定的PM2.5年均浓度值。国家新标准中PM2.5的年均限值是35微克/立方米,而回首2013年,北京全年年均浓度达89.5微克/立方米,超国标1.56倍,空气质量优良天则不足一半。针对近期被关注的机动车污染贡献率问题,市环保监测中心也回应称,根据正在进行的源解析初步判断,机动车污染排放出的污染物高于22%。
22% 重申机动车仍是污染主因
日前,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发布研究结果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其中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的贡献率仅为4%。而在2012年年初,北京市环保局也曾给出一份污染源来源分析,其中22%的污染来自于机动车排放。机动车是否是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昨天,北京市环保局做出回应。
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方力称,“4%的说法仅是一家之言。”随后他给北京晨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北京有500多万辆机动车,每年消耗的汽油约为400万吨、柴油200万吨。“这么多的油品燃烧变成废弃物,而且都是低空排放,烧完后只占4%?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剩下的废弃物都去哪里了。”
按照环保部的要求,今年6月以前,北京、天津、石家庄将率先公布污染源解析结果,那么目前北京市的源解析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呢?北京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说,2013年,环保监测中心也启动了源解析工作,进行源解析的包括8个监测点,基本每隔6至7天采一次样,目前已经有486个有效样本,“据我们了解,这比中科院所做的100多个样本要多很多。”张大伟表示,目前源解析正在数据分析阶段,从初步判断来看,机动车污染所占的比例比之前所说的22%还要略高一些,但燃煤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
20.1%
臭氧污染威力增强
张大伟介绍说,在轻度污染以上的超标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2.5,占77.8%。其次为臭氧,占20.1%,主要发生在5至9月;其他污染物如PM10、二氧化氮等首要污染物的比例仅占2.1%。
对于臭氧的“异军突起”,张大伟解释说,臭氧分布在平流层,但是如果近地面臭氧超标的话,将对生物造成损害。近地面臭氧的产生主要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经过非常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本市臭氧的超标主要还是由于这两大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因此在夏天温度比较高、光照比较强的情况下出现臭氧超标。张大伟表示,虽然臭氧超标,但是相对于PM2.5的污染程度要轻很多,最高到四级轻度污染。
此外,从1998年开始,本市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三项主要大气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2013年同比分别下降5.4%、上升7.1%和下降0.9%,其中氮氧化物的上升和几百万辆汽车的增多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说,虽然三类污染物较1998年分别下降78%、24%和43%,但按新国标,仍距达标有一定距离。
■专家说法
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
机动车贡献率被严重低估
针对“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不足4%”的说法,昨天下午,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召集专家探讨后认为,张仁健课题组发布的“不足4%”这一数字被严重低估。
据新华社报道,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首席科学家贺泓说,问题的产生首先来自采用的源解析方法本身。较大的差异主要来源于PM2.5成分的时空分布多变性、采用方法、研究者主观因素等多方面原因。
“采用方法”方面,贺泓认为,张仁健课题组采用方法往往不能排除有多种解;这一方法对样品数据量有要求,分析的样品量太少,得出的结论会有较大偏差。资料显示,贺泓带领的专项组采用包括可控实验、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在内的三种方式。
贺泓表示,张仁健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没有对PM2.5的二次组分进行来源分析,该论文指出,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不足4%,其研究结果未包含机动车排放的气体污染物形成二次颗粒物对PM2.5的贡献。根据北京环科院关于北京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排放所占的比重分别高达42%和32%。“其实这应该是比较保守的数字”,“即使采用该论文的数据,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也超过10%”。“因此,由于目前关于PM2.5中二次组分的来源还无法直接解析其来源,对于机动车对灰霾形成的贡献存在较大的低估现象”。
58天 平均每周一个重污染天
2013年是北京正式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第一年。按照新国标,本市2013年全年优良天(一级优和二级良)加起来共有176天,占到全年的48.2%,尚不足总天数的一半。但是重度污染天以上的累计有58天,占到15.9%,平均每6到7天就有一次重污染天,发生频率比较高。
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介绍说,2013年严重污染天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一季度六级严重污染有10天,而全年只有13天。去年下半年,尤其是供暖季后,由于气象条件比较好,优良天明显增多。
针对去年1月曾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严重污染,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气象条件的情况,今年1月上旬不会像去年那么严重,但上旬中段不太好。中旬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初步判断,像去年那样的大面积污染不会发生。
89.5微克 PM2.5年均浓度超标
新国标中要求PM2.5达标限值为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而据市环保监测中心介绍,去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超过年均35微克/立方米的国标1.56倍;PM2.5达标天为204天,占55.9%。
另外,从PM2.5分布上看,存在着明显的南高北低的情况(见图),北部密云水库和八达岭PM2.5平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比全市平均低30%,而南部琉璃河、大兴榆垡等地年均浓度达110至120微克/立方米,比全市平均高30%。中心城区大致在90微克/立方米左右。交通监测站点的PM2.5浓度也比全市平均高15%以上。
35个 监测站点继续加密
2013年1月1日,北京35个监测站点投入运行,但相对于国际上仍有一定差距。据了解,目前国际上东京、巴黎、伦敦等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都达到了60个以上。对此张大伟也表示,本市计划加密监测站点数量。
张大伟说,现有监测点网络虽然有四大类,但每类还有不足的地方。比如环境评价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但实际上北京的平原只占40%左右,还有60%的山区。此外本市有5个交通站点,但是比如京藏高速、京津高速、京承高速等交通拥堵而且重型货车集中的地方却没有纳入监控,而5%的重型货车却能贡献50%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所以今后要对这些高速周边建立监控站点。(记者 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