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摆脱“速度情结”“新常态”将开启中国经济新愿景

  • 发布时间:2015-01-01 11:11: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韩洁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摆脱“速度情结” “新常态”将开启中国经济新愿景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记者韩洁)作为2014年中国经济领域的最大热词,“新常态”无疑也将贯穿2015年。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阐述的“新常态”九大特征,意味着新时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将引领中国经济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新愿景。

  权威人士指出,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5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经济“新常态”的发力之年。“新常态”需要发展的新思维,必须理性看待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摆脱“速度情结”,通过创新和改革引领中国经济健康稳健前行。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运行度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发展差距依然很大,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八分之一,但中国经济蕴藏着较大的后发优势,有条件和空间将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中高速水平。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增速正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李伟认为,面对“新常态”,就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情结中挣脱出来。据测算,如果2014年和2015年经济增长分别为7.4%左右和7%左右,则“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可达到7.8%,高于7%的预期目标。“十三五”期间只需保持6.5%的年均增长速度,即可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总的态势是增速稳中趋降,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一方面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而通货紧缩是主要危险;另一方面绝不能把经济下行、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视同为“新常态”。

  对此,专家强调,适应“新常态”,需要从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等方面加以推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看来,要实现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转变为提质增效的增长,最主要措施就是改革。

  以金融改革为例,李扬认为,当前我国金融运行的基准不牢靠,即利率没有市场化,汇率没有常态化,收益率曲线还没有形成。深化金融改革就应从妨碍经济向“新常态”远景前进的障碍入手,最终目标是让金融充分发挥职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建议,新一年还应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为社会企业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包括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从而推进服务业发展,促进创业;加快房地产税的立法并实时推进改革,使房地产走向健康运行的轨道;此外,还应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的个人所得税制,更好调节收入分配。

  创新和改革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支持。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新常态”下财政调控面临着诸多“两难”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

  他指出,2015年财政宏观调控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定力,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业稳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就不采取短期政策强力刺激经济,而是着力稳定市场预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另一方面要更注重供给管理。克服过多依靠需求管理的思维惯性,通过进一步破除行政性垄断和管制壁垒,促进企业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支持补足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养老健康、信息消费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等政策,促进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企业能更有效率地利用各种要素。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