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90后”大学生掀起“隐性就业”热潮

  • 发布时间:2014-12-31 17:44:03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南宁12月31日电(唐荣桂)24岁的朱永琳今年毕业后,拒绝当“上班族”,而是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师”:没有固定办公地点,没有工资,而是从设计公司揽活,在家完成工作。

  和朱永琳一样,在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高校毕业生拒绝当传统的“上班族”,而是选择开网店、自由撰稿等“非传统”的就业形式。

  朱永琳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她对这种自由的“隐性就业”状态感到满意,“虽然收入不稳定,但成本低,更重要的是不用坐班,感觉自己很自由”。23岁的赵玉佳去年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也拒绝寻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而是通过微信开起了“微店”,成为一名“微商”:代购护肤品,利用微信朋友圈‘卖货’,买家下单后通过物流发货。

  “现在月收入6000元左右,有时甚至可达上万元,收入比普通‘上班族’还高。学校还有不少同学都选择做全职家教、开网店等‘隐性就业’形式。”赵玉佳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中国“90后”高校毕业生青睐“隐性就业”,反映了中国新一代就业观念的转变,“铁饭碗”不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灵活自由的“隐性就业”契合了“90后”大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生活方式。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罗国安说,中国“90后”大学生出现的“隐性就业”热潮,与中国当前的就业压力不无关系,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27万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要找份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隐性就业”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是对常规就业形式的有益补充。

  也有不少中国家长和高校毕业生对“隐性就业”形式并不看好。“‘隐性就业’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这让人感觉没有安全感。”一名高校毕业生说。

  罗国安认为,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各种就业形式都应得到鼓励和引导,家庭和社会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但值得提醒的是,“隐性就业”只是其中一种就业形式,“90后”毕业生应避免跟风选择“隐性就业”,应对自身特点有更充分的认知,宜提前做好长远的职业规划,提高职业水平,争取变“隐性就业”为创业。

  “我不想打一辈子‘游击战’。”赵玉佳对于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除了经营‘微店’外,现在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复习雅思上,我想去加拿大留学提升自己,将来找一份更满意的工作。”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