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少的药治最多的虫
- 发布时间:2014-12-30 08:31:38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郭少雅
不止去年一年,在三十多年的从业时间里,北京市植保站的老植保员,副站长郑建秋一直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如何用最少的药,灭最多的虫。
“专业的病虫害防治要达到三个目的,降低农资成本,增加农民收益;合理科学用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止滥用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郑建秋扳着指头一一道来。
2014年,由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主导建立的“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服务平台”鸣锣开通,依靠前沿技术支撑和综合服务体系建立的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服务平台,由网站、微信、微博和展示厅四部分组成,广大市民通过此平台不但可以了解现代植保新技术、关注绿色防空示范基地的实时生产动态,更可以知道在哪儿能买到安全放心的蔬菜。
“北京的菜篮子基本依靠设施农业,这就需要强大的植保体系作支撑。”郑建秋说,由于连年的温室栽培,北京蔬菜的病虫害防治面临虫害品种多,来势猛,抗药性强的特点。
“其实防治病虫害,未必一定需要‘打药’。”在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的绿久康达合作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郑建秋一边为自己带的“蔬菜病虫害防治飞虎队”的年轻队员们示范着如何采用辣根素为土壤消毒,一边告诉记者,在传统农业种植者的意识里,对付病虫害就离不开农药。其实,在绿色防控的防治体系中,很多有效的植保措施是不需要农药的,比如采用高浓度的芥末,也就是辣根素为土壤消毒,用无毒无害的生物制剂为幼苗杀菌,采用生物天敌对付红蜘蛛等害虫,“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步步的预防工作做得好,植株长得壮,自然不易生病。”
2014年,让郑建秋最感到高兴的,是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带来的一组数据,小丰营北菜园蔬菜合作总社、天润园草莓合作社等园区数百个温室、大棚验证,在病虫害专业化防控示范区,病虫害发生种类明显减少,发生程度明显降低,整体施药次数减少5~13次,平均节省农药0.8~1.2千克/亩;病虫防治效率明显提高,防治用工成本降低20%以上;病虫防治效果提高20%以上,平均增加蔬菜产量300~500kg/亩。农民每亩可节本增收10%~15%。“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提升,这就是绿色防控体系最大的魅力。”郑建秋对绿色防控体系的发展信心满满。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