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年农业科研人才成长搭台唱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青年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 发布时间:2014-12-29 11:25:00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根据人才队伍状况和科技创新发展需求,把青年科研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广大青年人才施展才华、脱颖而出提供了广阔平台。
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制度建设
一是“搭台子”。搭台子即科学设置岗位,让青年人学尽其用。注重传帮带,以绩效考核发挥各学科带头人培养青年人才的积极性。调动所内外资源,鼓励青年人承担、主持科研项目,在实践中锻炼。逐步完善鼓励创新、包容的文化氛围,鼓励青年人才勇于尝试;特别是在院所长基金等项目,向青年人倾斜,向创新倾斜,不单纯以成败考核。在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尽可能吸收青年人才参加。在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后,我所顺利入选首批试点研究所,青年人才积极参与建议的创新方向调整、人才团队组织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压担子”。我所的各类学科带头人多数是自主培养的,因此,历来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在锻炼中提高。注重实践的传统和宽容的文化氛围也给青年人尽快融入创新团队提供了有利条件。我所在给青年人才发挥用武之地的同时,也适当给予压力,既促进他们快速成长,也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如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要求和科技创新的需要,我所引导青年人才积极申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既给予物质奖励,又在职称晋升等方面适当优先推荐。该措施促使我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稳步提高,2013年度首次达到10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三是“点票子”。青年人才进入社会时间较短,多数经济基础较差,适当的经济收入是青年人才获得社会认可的一种体现,也是保障其潜心科研的必要条件。在人员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所积极争取政策,统筹全所资源,挤出部分资金专门奖励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比学赶帮蔚然成风。2013年度,接近一半的科技奖励授予青年人才,其中,一名年轻的博士获得的奖励相当于所领导的3倍。在多项措施的激励下,我所的科技创新成果也稳步增长。
加强青年人才培育和引导
当前,新参加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博士、硕士,都是以80后为主体,90后也已逐渐步入社会。这一时代的青年人特点鲜明,优点突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轻浮等缺点。因此人事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素质,成为单位文化的宣传者和身体力行者。
一是充分尊重。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青年人接触各类信息的渠道很多,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强、速度快,思想活跃,外向型人员比例逐渐提高,对自身权益的了解程度及保护的意识都比较强。因此,从毕业生应聘、咨询环节开始,我们就应该尊重他们,尽量为他们着想,就能为吸引到优秀毕业生开好头、起好步。人事工作人员还是毕业生融入科研团队的桥梁,部分程度上也应起到员工娘家人的作用。
二是关心引导并重。青年人对自我权益的保护较强,也使得他们往往在参加工作后对工作、生活条件有一定程度的失望、不满。人事工作者要主动关照、加强沟通。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比较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刻板,青年人对此疑虑较多。我们就多方解释,同时结合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明晰发展前景,就能起到很好的稳定人心的作用。
三是保护创新意识。青年人接受新知识速度快,思维活跃,没有太多的顾虑和包袱,创新意识普遍较强。单位鼓励创新的氛围也为他们成长创造了较好的环境。院所长基金等项目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了机会,在项目管理和财务制度的框架内,给予青年主持人充分的自主权,既让他们提高了学术水平,又锻炼了项目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为进一步申报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项目奠定了基础。人事工作者也应主动跟踪新入职人员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遇到的问题,强调换位思考。其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深入研究,还可以为人事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青年人才成长保驾护航
当前,棉花科技创新面临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为此,我所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完善了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快速成长的制度,充分激发青年人才的聪明才智。
人事工作人员是毕业生接触的首批社会人,从招聘开始就在毕业生面前代表单位的形象和风气,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影响毕业生能否有效开展工作的主要因素。
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既是他们自身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科研单位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他们的职业发展历程中,人事部门工作者应在他们成长的主要阶段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