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职业打假年入30万 或走向垄断

  • 发布时间:2014-12-29 10:0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央广网财经北京12月29日消息(记者 王宇 娄书铭)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随着食品和产品安全事件频繁被曝光,职业打假人正迎来黄金时代,年收入最高30万,大约是北京居民年均收入的三倍,而他们背后最大的保障就是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仅增加了对购买损坏或假冒产品的赔偿,还加大了对误导消费者的商家处罚。

  中国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说,30万的年收入,并非不可能。

  王海:三十万,我理解应该是毛收入,去掉调查取证成本、诉讼成本实际能剩下的有十万左右就差不多,另外他的收入并不是很确定,有的可能一个案件就是三十万,也有可能几千块、几百块、五百块都有,不确定性太强,所以很难把它当做一个全职的事情来做。

  职业打假“三高”警示:高投入、高风险、高收入

  目前,全国能拿到30万年收入的职业打假人,不过二三百人,只要针对违反虚假广告、反竞争行为和食品安全法律的公司行为,但是其背后付出的努力和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小窥。

  王海:每个人所掌握的信息都有他的局限性,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可能很高,比如调查某一类商品,要进行检测,每年检测费都要花几十万,取得信息的成本也比较高,诉讼成本也高,以及他的不确定性,所以会影响到有新人来加入。

   对职业打假“爱恨情仇”的背后根源

  在职业市场管理者眼里,职业打假人的钓鱼式打假方法,并不值得赞赏,但是,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缺乏强硬监管,监管之下又存有灰色地带,才造就了职业打假存在的合理性。

  刘俊海:知假买假的消费者,赚的钱,是有法律依据的,不是不当得利。这些造假售假的企业不高兴,因为不愿意付出高额的惩罚性赔偿,知假买假从根本上提升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安全保障权。

  职业打假走向“垄断”趋势

  有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2年,仅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劣质产品价值,就达到了38亿元,不知道这背后暗藏着多少监管真空地带?今年3月15号,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支持了“知假买假”后索赔的合法性,同时大大降低了“假一罚十”的举证责任,一时间导致“产品责任纠纷案”出现了“井喷”趋势,甚至出现4名职业打假人“垄断”最高法六成打假案件的现象。

  王海说,正是监管不力,骗局手段多样,也才给职业打假带来巨大商机,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王海:前景应该没有问题,打假这个工作还是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因为中国职业违法成本低,企业优先,会有地方保护,会有一些偏袒经营者的判决,所以这样欺诈行为肯定还会长期的存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