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帮农民跑腿的“下沉”干部

  • 发布时间:2014-12-29 03:48:4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土地流转后您还担心啥?日前沈阳市干部沉到农村基层,就此问题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

  调查结果按照农民集中关心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收入哪里来?社保上多少?大病怎么治?子女能否上好学校?补偿款咋投资?居住条件能否改善……

  机关干部张鸿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调研。一年前,他从沈阳市沈北新区政府机关直降到村,在王家村服务站做起了农民服务代理员。

  原来,沈阳市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下放权力,下移重心,而改革先导区沈北新区还多了一条——下沉干部。党政机关压缩三分之一编制机构,100多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整合为39个,三分之一以上的干部下沉到基层,以服务绩效论待遇。张鸿所在的王家村5600亩耕地全部完成了土地流转,农民的“流转后生活”成为张鸿最关心的问题。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上面写满了村民要他代办的事:上户口、盖房子、办低保……这些事曾让许多不了解机关办事程序的农民跑了很多冤枉路。如今村民只需提供材料,跑腿的事全交给“下沉”干部。

  现在每天跟村民打交道的张鸿很忙很快乐,他说,现在的农民心顺气也顺,主要是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了。沈北新区着力将失地农民纳入市级统筹,在养老医疗方面享受与市民同等的保障待遇。仅此一项,区级政府就筹资2亿多元补贴给农民。沈北新区出台组合措施,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比如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社区医生可随叫随到;打造“15分钟文化圈”,确保每个社区拥有一个以上设施齐全的文化健身广场;社区全面配备办事大厅、日间照料站、文体活动室、残疾人康复室、多功能室等设施。沈北新区还投入6000万元启动农村“暖房子”工程,不断改善居住环境;大力创建民生保障示范区,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以王家村为例,现在村子里都铺上了柏油路,建起了电子阅览室和书屋,合作医疗农民自付部分也由村委会埋了单,卫生所、文化室都是村里自建的,甚至连村民扭秧歌用的音响和扇子,都由村里掏钱。仅今年沈北新区惠民工程投入的资金就达21亿元。

  沈北新区区长金志生说,土地流转后更要重视跟进民生工程,让转型农民顺利度过“磨合期”。有多少现代化的厂房不重要,那是面子,围绕农民所思所想夯实社会保障,才是我们幸福的“里子”。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