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而起的幸福梦
- 发布时间:2014-12-29 02:31:20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吴文博
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一员“老将”,从1984年到2014年,在30年的探索发展中,上万户以耕种、渔业为生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区用一件件贴近民心的举措,实现了从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蜕变,让农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了立足之地。
“从制度上解决征地矛盾”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4年获批,其间历经几次扩区,先后划入87个行政村,6万多农民。随着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征地拆迁涉及到区内的大部分农村。
误解,抱怨,排斥,抵抗……在这里也遇到了在全国开发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发区政府意识到,搞开发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受益,解决不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和后顾之忧,发展将阻碍重重。
“必须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因征地拆迁带来的矛盾问题!”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认为。
面对失去土地和房屋的农民,开发区制定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如对农民(渔民)到开发区规划区外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进行奖励,其中承租大田每亩奖励100元,大棚菜田每亩奖励1000元,最高每户不超过5000元。渔民租用区外海域1000亩以上并安置从事养殖业渔民20户以上的组织者,一次性奖励3万元。
渤海乡小刘庄村农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养鸡,许多村民经过筹备都办起了大型养殖场,走上规模养殖的道路。2003年11月,小刘庄村土地全面被征,与其他村不同的是,面对征地这一巨大动作,小刘庄村的百姓却没有太大排斥和抵触,先行一步的养殖业已经使他们的生活脱离了对土地的依赖。
简单实惠的扶持政策,让这里的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看到了新的希望,找到了走向富裕的路子。
养老保险全覆盖解决后顾之忧
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农村向城市化的跨越,还要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养老。城里人退休了可以拿到养老金,从农民转向市民的这些人应该怎么办?
1995年,秦皇岛开发区为失地农民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助,以后经过几次调整,2013年按每人每月180元标准发放,此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从2008年开始,秦皇岛开发区为失地人员(男45岁以上,女40岁以上)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保证他们将来再达到退休年龄后能领到退休金。
此外,2011年初,开发区按照河北省城中村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12亿元财政补贴,一次性把3241名失地超龄老人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体系,办理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这一举措不仅解除了城镇职工的后顾之忧,也实现了开发区失地人员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新型农村社区邢庄家园坐落在开发区中心位置,周围企业多,年轻人白天都在外面上班,老人们空巢在家。2011年,为了解决老人们“白天无人管,小病消灾难治理”问题,村委会把将近10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腾出来,改造成老年幸福院。考虑到老人们行动多有不便,村委会还为75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如今,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体系、办理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老人们每人每月能拿到1300多元,两位老人就是2600多元,生活足以无忧。有的还用养老保险的钱资助孩子们的生活。
“让老百姓自己动起手来”
邢庄村村民张策,做梦也没想到,48岁的他,居然能被人社局安排在办事处当门卫。
近些年,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秦皇岛开发区管委通过采取“清岗”、“腾岗”等举措,将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后勤、绿化、门卫等岗位原有不符合公益性安置条件的人员全部清退,换成了失地农民。
“单纯依靠奖励政策并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经济需求,只有让那些拥有一技之长和缺少一技之长的老百姓自己‘动起手来’,在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创造’,才能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时任开发区工委书记田永生告诉记者。
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是开发区帮助农民就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每个村子的青年就业情况,开发区在全区87个村子里安排了劳动保障信息员。对于初中毕业没有升入高中的学生,人社局负责与秦皇岛职业技术学校等15家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联系,对这些人群实行定向委培,学费实行财政补贴,每年按80%的比例报销。通过这个方法,让众多农家子弟学到一技之长,找到了稳定工作。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