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美丽乡村呼唤美丽产业

  • 发布时间:2014-12-24 03:29:31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章文彪

  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乡村的美不仅要美在环境上,也要美在产业和农民的收入上,不能美了环境、穷了口袋。美丽乡村需要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催生一大批美丽产业,不然,美丽乡村建设将无法持续。

  目前,农村生态资源利用水平偏低,城镇化步伐不快,人口与适宜开发用地比较分散,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投入成本较高,制约了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农村不少产业发展布局不合理,产业层次比较低,产业特色不鲜明,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体制。这要求我们量体裁衣,打好生态牌、念好产业经,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发展农村美丽产业的资源优势

  发展美丽产业、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当下,我省的美丽乡村建设要从1.0版向2.0版华丽转身。村庄规划、农房设计服务和建设要有机结合,推动建设一批“浙派民居”。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村庄生态化有机更新。农村公共设施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建、管、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连线成片,创建更多绿色城镇和生态示范村,保护乡土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村落,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建设要集约,产业发展要集聚。要通过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促进中心镇、中心村的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和开发程度,优化农村产业布局,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开发格局。积极探索特色产业集聚、专业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闲置土地退出机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民间资本来发展美丽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把体制创新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产业的强大动力,加快建立健全统筹发展、人口和生产力优化布局、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生态补偿等机制,激发乡村内在发展活力。大胆创新,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人口内聚外迁新举措、生态共享共建新机制、边际合作新途径,为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出一条新路。

  发展美丽产业,首先要进一步建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特色产业精品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思路,努力改造提升农业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壮大花卉、瓜果、蔬菜等农业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快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经营向合作社、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转变。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引进一批物流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农村商贸,农村电子商务,让新技术浪潮与产业变革惠及更多农民。

  发展美丽产业,要特别注重培育发展农村特色鲜明的新业态。充分发挥浙江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生态环保、特色鲜明的原则,创建一批特色农村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新兴服务业、农村商贸物流业和山水文化旅游业等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的功能,不只是提供农产品,还有旅游、文化、休闲、教育、体验等功能,要好好挖掘这些功能,发展低碳生态工业、高效生态农林业、绿色生态服务业。要因地制宜,挖掘农村生态资源、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特色产业、人文景观等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游、休闲游、文化游,积极推动农业观光游、探险游、自驾游等新兴业态发展,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把美丽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富民优势。

  发展美丽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最终是为了让广大农民持续增收、过上美好生活。要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力度,在提高传统农业附加值的同时,支持发展农村生态工业、商贸流通业。要整合提升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精品农家乐,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要致力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充分利用山林、土地、房产等要素资源,通过流转、入股、置换、抵押等形式增加农民收益。要深化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和库区脱贫致富工程。要探索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作者为省委副秘书长、省农办主任)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