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平村成了农业科技园
- 发布时间:2014-12-23 05:21:18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冬日暖阳下,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沙平村的600多亩地里,白色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明晃晃地泛着光。村民青有英头戴帽子,围巾遮住了大半个脸庞,露在外边的两眼炯炯有神地查看着棚里的小番茄。“这两天有霜冻蓝色预警,今早下了霜。还好有大棚在,不然得打焉了。”青有英摸着小番茄的叶子说。
从农民变身为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管理员,入职不到4个月,40多岁的青有英干得有模有样。说起自己的职位,青有英有些害羞:“公司虽然安排我做管理,其实也就是田间地头的那些事,看看姐妹们在打理枝芽的时候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就现场指导一下。”青有英手下“管”着十几号人,以沙平村留守妇女为主。
在今年7月份以前,青有英还是村里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全家十口人耕种着被分成四块的三亩田地。现在,她的两个儿子也在园区中打工,每人每月领着2000多元的工资,一家三口都成了村里的“上班族”。
“苦瓜、稻谷轮种,市场最好时一年有10000多元的收入,但天气、市场价格一有波动,肯定得亏,今年不知明年的情况。”种植蔬菜5年多来,“风险大、不稳定”是青有英最大的感受。
土地分散,种植效益不高,村里的男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剩余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农村。“三分之一土地丢荒,三分之一土地代管,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土地处于耕作状态,村里的土地利用率极低。”沙平村村主任滕永强说。
为了盘活被荒废的土地,2014年7月,村两委通过小块并大块将村里的600亩土地进行整合,和广西希望田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园以种植高端蔬菜为主,11月份200多亩的新产品“水果玉米”已经上市,每个卖到5到6元,市场反映非常好。
“以前种水稻年年亏本,现在把地租给了园区,我还到园区里打工,拿双份收入。”沙平村村民滕玲婵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地说,目前她在园区中主要负责给小番茄打芽,一天工作8小时,每天有70元的收入。
“公司正逐步将打零工的农民工转化为公司员工,通过技术培训将他们发展为技能型产业工人。”广西希望田野农业科技示范园总经理林传荣说。
农业科技园进村后,公司对在园区打工的村民进行培训,实施规范化管理。“园区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生物科技手段,地膜也采用可降解的环保地膜。坚决杜绝农用垃圾随地乱扔。通过培训,农民的环保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林传荣说。
“以前我们种番茄,自己用竹签搭架,一来成本高,二来劳动强度大。现在公司从大棚顶上引下尼龙绳,将小番茄的枝芽缠到绳上,这样可以反复利用,而且番茄受到的光照和温度比较均匀,长得也好。”青有英向记者解释。
建起农业科技示范园后,村里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观。过去田地中随处可见的农药瓶、化肥袋一直是滕永强头疼的事,“农民凌晨三四点起床摘瓜收菜,一大早拿到镇里去卖,哪有精力来捡农药瓶?清洁田园的人力物力投入很大,但效果却不理想。”
“今年村里在清洁乡村行动中的投入成本低了,但效果却很好。垃圾少了,环境也好了。明天昆仑大道扩建工程完工,进村的交通更加方便。我们村里有山有水,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可以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的农民不仅是园区的上班族,还能自己当老板!”滕永强憧憬着。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