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做好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

  • 发布时间:2014-12-22 03:32:09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当前,我国农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能跃上新台阶,农业加速向现代化转型,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也是各种错综复杂矛盾的集中爆发期,其中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是重要的矛盾之一。

  针对农业资源环境这一突出问题,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我国农业战线的工作者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在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瓶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就。这里提供的典型经验就是其中的代表,值得我们用科学精神和生态文明理念来分析这些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启示一,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强度高,但利用规模和方式粗放。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的数据,耕地第一资源大国美国用29.6亿亩产出了3.63亿吨谷物,而我国18.3亿亩的耕地谷物产能为5.1亿吨,单位耕地面积的谷物产能是美国的2.2倍,但水资源和化学肥料利用率则远低于美国。再如,我国的降水资源化率和耕地灌溉率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但全国平均的利用效率则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可见,在我国农业资源地少水缺、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和质量普遍不高的背景下,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和大量的物质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枯竭、资源质量的下降、投入品利用效率偏低、生产成本高和环境外部风险大等资源环境问题。因此,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到集约,更加关注资源的质量,是我国现有国情下的可行之路。

  启示二,农业资源循环和高效利用是破解资源紧缺和降低外部环境风险的必由之路。精耕细作、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等,这是华夏传统农耕文明的精华,在7000年的农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基础的作用。当然,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传统农业文明,在与大规模的现代农业融合中,也体现出其局限性。如何把传统农耕文明的精华融入现代农业体系中,是我国农业需要积极探索的重大问题。可喜的是,浙江的生态循环农业,江苏的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遵循循环和高效利用的生态理念,不仅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也使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的风险大幅度降低,兼顾了生产和生态环境,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道路。

  启示三,科学技术进步是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瓶颈的主要动力。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必将成为解决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的第一生产力。多年来,在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瓶颈的探索中,通过模式创新、产品创制、技术体系构建等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当然,也应当看到,任何技术都有其本身和应用时段的局限性,如地膜在提高地温和保墒进而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不当使用也造成了污染。在加强地膜回收处理的同时,加快全降解地膜的研发和生产应用是地膜技术新生的关键所在。目前,这些技术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但毕竟光明就在前面。

  启示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不断完善农业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发展理念。因此,在理论指导方面,在以基础产业理论为指导,遵循理论的要素贡献论、产业制衡论和自然属性论三个层次的思想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农业的弱质产业理论和多功能性理论。在道路选择方面,在重视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等产业化道路的基础上,更要高度重视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积极开展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模式创新,把生产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在对自然再生产规律的遵循方面,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需要更加遵循农业的公益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和规律,有效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

  一言以蔽之,做好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农业发展中去,自觉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建立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与环境容量相匹配的生产力布局,构建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清单,在土壤重金属治理、面源污染防控、秸秆综合循环利用、残膜污染治理、生物资源保护、外来入侵生物防控以及生态农业模式创建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新驱动,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梅旭荣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