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怎样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

  • 发布时间:2014-12-19 06:33:48  来源:大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邵海峰

  12月17日,新浪大连和新浪财经联合主办2014新浪大连金麒麟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云春出席论坛并作报告,详细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及经济政策,尤其是对如何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进入新常态最大的两个变化

  说到中国经济的走势,侯云春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最大的两个变化体现在:一是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去年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今年继续沿着这个轨道发展。另一个指标是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第一次超过了投资,这说明经济结构在向着内需型、消费主导这个方向发展。在经济下行过程当中,确实有产能过剩的矛盾,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地方债务平摊、房地产泡沫也逐渐显露。在新常态下进行结构调整,和过去最大的不同是,过去只是通过增量调整,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在经济快速增长、市场空间比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有存在的基础和条件,现在这条路走不下去了,因此就要进行调整,不仅要通过增量调整,还要通过存量来调整。

  从旧常态到新常态有一个过渡

  侯云春说,中国经济现在还不能说已经是新常态,而是我们正在进入这样一个新常态,在新旧常态之间,会有一个过渡,有一个转折时期,这个转折时期很关键,很多矛盾、问题、风险有可能在这一阶段显露、激化,能不能成功化解、解决,对我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中国经济能不能成功地进入新常态,一方面,观念要转变,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高投入、高消耗,以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来换取高增长。侯云春说,他心目中的新常态,应该是低投入、中速度、高质量、优结构、好效益、新动力,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要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中央已经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方针,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侯云春认为,中国要成功进入新常态,就要不同于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是要防止重回高增长的轨道,不能一看经济下行沉不住气,再用超级刺激把经济增长速度拉起来,那样带来的后遗症会更多,环境、资源也都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也需要防止经济下滑过快,造成经济失速。中国经济目前还没有完全摆脱速度效益型,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企业的利润、财政收入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二是风险能不能防控。需防止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一些行业一些地区的局部性风险,有可能演化成系统性的、全局性的风险。三是结构能不能调整。结构调整是经济转型的关键,也是能不能成功进入新常态的标志。现在中国钢铁行业、煤炭行业非常困难,问题在于产能过剩,没有一个很好的调节资源优化整合的机制。因此,要主动通过调整的方式,纠正经济结构中一些不合理现象,解决矛盾。这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就是要把各种生产要素从那些效率比较低的行业部门和企业,集中转移到那些产出效率比较高的地区行业和企业中。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