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否认改名传闻:市政府不知情
- 发布时间:2014-12-18 18:26: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央广网北京12月18日消息(记者唐明)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在河南省最北端林州市,一条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水渠,总长1500公里,被人们称为人造天河,它叫红旗渠。有一部与这条水渠同名的电影详细记录了当时修建的过程并于1971年在全国播出,轰动一时。最近有传闻名不见经传的林州市要改名为红旗渠市了。为此,《天下公司》今天向当地求证,林州市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表示,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林州市宣传部:我告诉你,林州市官方没有任何的说要把林州换成红旗渠市。我们宣传部没有得到任何一家给我的情况说明,或者是开会等等。官方的东西,我们没有。
经济之声:那网上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呢?
林州市宣传部:我们红旗渠网上是挂了征求意见表吧,可能是他们新闻中心挂在上面的。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
经济之声:那这个征求意见表,是代表官方意见吗?
林州市宣传部:不代表官方。
经济之声:那这个征求意见表,是怎么产生的呢?
林州市宣传部:我不清楚。因为今天上午很多记者来我这里,包括打电话。但是我们宣传部不太清楚这个事情。
在12月11日,林州市政府网站“红旗渠网”挂出一篇名为《林州到底叫啥好 请你谈谈看》的民意征集稿。征集稿中说:“大庸原是庸俗得不能再庸俗的一个普通小县,但自从号准自己的特色,适时改名“张家界”后,让其在很短的时间内声名鹊起,名扬海内外。数百万张家界人也共尝改名带来的滚滚红利。如果“林州市”改为“红旗渠市”是否也能像大庸改成张家界一样给百万林州人民带来不争的红利?” 此事一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再少数。
根据凤凰网在今天所做的调查来看,超过百分之六十五的网友反对林州改名红旗渠,认为这一举动实际意义不大,属于浪费钱瞎折腾。不过今天中午,这篇征求意见稿已经不能打开了。
针对林州改名的问题,林州红旗渠景区的工作人员今天接受《天下公司》记者采访时说:改名属于政府行为,可能会推动景区发展。
景区工作人员:这是政府行为,我们无法阻止。怎么好我们都会支持。
经济之声:是不是觉得改成红旗渠市之后更好呢?
景区工作人员:应该说是有他的优势吧。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市为改变当地缺水的问题,花费近10年之间修建的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70年代,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林州人的传家宝。现在,红旗渠景区作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每年为林州市带来大量的游客和旅游收入。除此之外,红旗渠牌香烟,红旗渠的故事等等电视剧也都因为红旗渠被人们熟知。
其实,这几年来,改了名字的中国城市为数不少。改了名字的城市之中,确实有像张家界、九寨沟、香格里拉等等的成功案例,但是改了又改,酝酿良久,花费巨大,却不了了之的也大有人在。1994年,湖北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被撤销设立荆沙市。沿用千年的荆州之名一朝被废,引发众多争议。1996年,国家恢复了被改掉两年的“荆州”之名。同样是在湖北,2010年,湖北襄樊改名襄阳,从制作牌匾到修改地图公章,襄阳改名的行政成本超过1亿元。既然花费如此巨大,为什么这么多城市改名热情不减呢?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教授告诉记者,经济利益是推动地方政府改换城市名字的根本原因。
魏鹏举:现在这个改名潮,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功利嘛。一个是为了城市营销,再一个是更多更好的吸引游客,吸引投资人。尽管理由都摆的很好。有些是为了弘扬古地名,有些是为了弘扬传承优秀文化。但是这背后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力还是利益。
改名字会带来滚滚红利吗?在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德教授看来,这中间没有必然联系。
李明德: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非常必然的联系。这两件事没有太大的必然的联系。改名字是一种精神作用,你改完名字,他可能很振奋。完了为了表明自己对外的核心吸引力。红旗渠普洱都属于这一类。
根据1986年颁行的《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必须命名和更名时,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原则和审批权限报经批准。但魏鹏举认为,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对此视而不见。
魏鹏举:因为规定总的来说还是原则性的。它不具有特别强制性的效率。所以目前这是导致很多地方,即使是有这样的规定,他也是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这个顶风去改。确实有这种问题,目前来看,利益大于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