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局长:19日将公布经济普查后的GDP修订数据
- 发布时间:2014-12-18 07:32: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12月16日,历时两年多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公布了调查数据。这份摸清家底的数据,从大处来说,能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对企业而言,提供更准确的行业数据;对老百姓来讲,也是投资、创业的一份晴雨指南。
法人单位是经济活动的细胞。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与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法人单位5年增长了52.9%,从业人员增长了30.4%,企业的资产增长了1.25倍。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2013年末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占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比重比2008年提高3.5个百分点。2013年企业法人单位平均营业收入78.1万元,比2008年增长64.2%。2013年高技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1.08倍。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085.7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了375.8万个,增长52.9%;有证照个体经营户3279.1万个,增加405.4万个,增长14.1%。
尽管法人单位和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的数量都是增长的,但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的单位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都是最低的。在法人单位中,东部地区有601.9万个,占了55.4%;中部地区有214.1万个,占了19.7%;西部地区有197.4万个,占了18.2%;而东北地区只有72.2万个,仅占6.7%,从业人员为2381.8万人,也仅占了6.7%。
在个体经营户的数据上,东北地区也是最少的一个区域。东北地区的个体经营户有289.7万个,比重是8.8%,从业人员的数量是686.0万人,比重是7.6%。
在与2008年相比几乎都是增长的数据中,东北地区的数据均为下降。法人单位的数量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个体经营户的数量下降了1.9个百分点。
数据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整个东三省当前的经济困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东北板块经济增速在全国最慢,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持平。其中,黑龙江省经济增速滑至4.1%,全国垫底。在过去10年间,东北三省成为人口净流出地区。
据媒体报道,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三省每年净流出的人口约200万人。东三省中,黑龙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净流出,虽然辽宁每年还有大约20万的流入,但是远比不上东部一线城市的人口净流入数量。
分析认为,东三省经济压力,一方面是受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二是因为东北以钢铁、煤炭和重工业为主要产业,这些产业目前普遍遭遇困难。此外,东北与东部沿海、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经济水平相差甚远。
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看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在于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这次普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共有企业26894家,比2008年增加1077家,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7.8%,比2008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在学界看来,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等米下锅,科技供给捉襟见肘”的现象任然存在。也就是说,科技创新和市场的结合还很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卫国指出,经济发展急需新产品、新工艺,科技活动主要产出仍是论文与专利。
宋卫国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课题组的成员之一,他们的课题组此前撰文表示,经济应当把依靠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出路,科技发展也应当把为经济服务作为最主要的考核目标。
以往,经济发展习惯了引进、生产、消化吸收、再引进的传统做法,科技发展则习惯了课题、论文、专利、再课题的常规模式,没有形成“课题、论文、专利、产品、生产、销售,再课题”的产业链与技术链有机结合的现代模式,这在课题组看来,应用研究终止在论文阶段,没有以“新产品”为最终目标,这是脱节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这次公布的数据,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开始加重科研创新的力度,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经费是8318.4亿元,比2008年增长170.7%。其中,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为70.2%,比2008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
宋卫国所在的课题组的目标则是,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例保持在75%左右,为此他们建议“通过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重大创新项目政府补贴、新产品税收减免等多种途径,支持企业建立独立研发机构,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在他们的课题组看来,要推倒隔离科技与经济的“墙”,科技体制、经济体制同步改革,让更多科技力量走出高校与科研院所进入经济主战场。改革科技体制,打破课题、论文、专利、奖励、再课题的“科技小循环”,进入论文、专利、产品、企业、产业的“经济大循环”。
将对GDP作修正
自2004年国家启动首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依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国家统计局对2008年全国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2008年中国GDP修订后增加1.34万亿元,修订后的总量提高了4.45%。
根据这次经济普查统计出来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将对GDP作修正。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由于经济普查获得了比平时更为详实的资料,所以按照国际惯例需要对GDP进行相应的调整。
马建堂透露,国家统计局将在12月19日公布第三次经济普查后的GDP修订数据,修订幅度为3%多一点,小于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后的修订幅度。
马建堂告诉记者,经济普查以后对GDP修订的幅度越来越小,也表明了常规的统计调查工作和GDP核算工作越来越准确,特别是服务业的统计越来越健全。第一次经济普查以后对GDP修订幅度比较大,主要是当时服务业统计比较薄弱,最近几年我国大力加强了服务业的调查统计,所以普查以后对GDP修订的幅度越来越小。
经济普查的意义不仅仅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也能惠及普通百姓。
马建堂表示,经济普查首先是对国家有好处,摸清我们的家底,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其次对老百姓也有好处,有的好处是直接的,有的好处是间接的。
在他看来,人民群众既是消费者也是投资者。“比如说我们要投资办厂,通过‘三经普’我们获取行业信息,可以了解到这个行业中有多少个企业、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它的上游有多少企业、下游有多少企业,对企业生产决策是有帮助的。”马建堂说,我们每个老百姓都是消费者,这次经济普查还普查了主要工业产品的情况,比如照相机、电脑、电视机、电冰箱,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都在哪里,第三产业,有多少理发馆、洗衣店、银行分支机构都座落在哪里?将来我们要把这些信息做成可视化的电子地图。开发利用好这些数据,对国家、对企业、对老百姓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