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会所不能成为反腐监管盲区

  • 发布时间:2014-12-18 01:00: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据报道,住建部等十部委11月初出台了《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后,位于故宫附近的嵩祝寺及智珠寺作为北京市文保单位,仍然内设豪华餐饮、住宿服务,部分区域成为只对少部分人开放,可以烧香、“坐龙椅”的私人化高档消费场所。

  网民表示,面对中央高悬的整治利剑,何以这家会所安之若素?除了经营者钻政策空子外,监管缺失和执法乏力是症结所在。只有把空子堵死、把制度的篱笆扎紧、把管权的人看好,才能让这些隐藏的会所无所遁形。

  “官吃”难止

  “所谓‘蛇有蛇道,鼠有鼠路’,既然不能搞会所,那就建寺庙,还打着‘文保单位’的幌子。秘密会所经过改头换面,外表是断瓦残垣,内里却富丽堂皇。由此看来,这些经营者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的功力不容小觑。”网民“白雪”说。

  网民“徐剑锋”说,从报道上看,无论是晚餐人均最低消费800元,还是客房最低每晚2000元,以及寺内经常有豪车出入,其消费的“重头戏”显然指向公务、商务活动。

  网民“钱兆成”说,八项规定之后大摇大摆的“官吃”已经得到遏制,但吃喝作为关系润滑剂的社会功能还在,所以隐秘的会所就更有生存土壤。嵩祝寺及智珠寺里开设的私人会所消费档次很高。这种“官吃”有意与老百姓拉开差距,吃的是关系,吃的是权力,吃的是圈子。

  监管怪圈

  有网民指出,对“寺庙”藏会所现象,媒体不是没有曝光,文保部门也不是没有过问,但隐藏在寺庙内的会所却是“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这是得有多大“胆识”?到底是不能管还是不愿管?是否有人不仅不监管、反而在背后助胆?

  有报道称,从去年1月起,就有媒体曝光嵩祝寺及智珠寺变身餐饮会所的消息,此后北京当地媒体又于去年7月18日报道过此事,但时隔两年,藏身于600年古刹的会所依然在营业,成了一处“公开的秘密会所”。

  网民“笨鸟先飞”认为,严管之下,之所以仍有“勇夫”,一是经营者勇于逆流而上,将文保单位划给私人,利用曾经的宗教场所、现在的宗教房产进行牟利,将奢华隐身,钻政策的空子;二是监管部门不为所动,陷入了“貌似谁都在管,但却谁都管不了”的监管怪圈,凸显监管盲点。

  约束权力

  网民表示,在看到反腐败成绩的同时,要格外注意一些单位和场所采取更隐蔽、更巧妙的方式筑起“挡风墙”,不仅要通过监督和调查推倒这些“挡风墙”,而且要格外注意这些“墙”之上是否还有保护伞。只有彻底打掉保护伞,肃清执法队伍中的蛀虫,监管才会更有力,执法才能更有底气。

  网民“李云娇”认为,北京嵩祝寺及智珠寺,借用文物的“保护性使用”来增加会所经营的隐蔽性,不利于监察部门发现。面对新的监管形势,相关经营者也会加大反侦查力度,仅仅依靠监察部门查处力度非常有限。只有畅通公众参与渠道、调动起群众监督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对高档会所查处的彻底性与持久性。

  网民“刘璐璐”认为,要想让匿身寺庙的会所现形,一方面要靠监管给力,各部门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会所吃喝是表象,吃喝中的权力运作才是实质。只要权力没有被关进笼子,这些隐秘的会所就会屡治不绝,只要约束权力的制度不变,清新之风就很难深入而持久地刮下去。

  (记者 班娟娟 整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