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让更多农牧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 发布时间:2014-12-17 07:32:48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王玉琪吴佩郜晋亮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青海,是传统的农牧业大省。然而,近年来,随着大量年轻的农牧民劳动力出外打工,农牧区“谁来种地、谁来放牧”的问题日益显现,不早日解决将影响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从2013年起,青海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一年多来,一大批农牧区的种养能人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一些年轻人更是回乡创业,青海也逐渐探索出一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之路。

  “三位一体”培育模式,在“育”字上做好文章

  与其他地区相比,由于牧区分散、幅员辽阔,少数民族多,青海的农牧民培训工作并不好做。“原来我们是普惠式的专项技术培训,培训的是千家万户,现在我们要进行转变,要在一个‘育’字上做好文章,先重点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青海省农牧厅科技处处长熊进宁说。

  如何在“育”字上做好文章?2013年,青海在大通、互助、乐都、格尔木四个县市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试点,探索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而在培训方式上,确立“中职教育”的办学机制,即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平台,实行弹性学分、农学交替的办学机制,开展为期三年的非全日制成人中等职业教育。学员毕业后,可以获得中职学历教育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

  34岁的阿怀明是大通县农广校的一名在读学员,也是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课程跟生产结合很紧密,我主要学习蔬菜的病虫害防治。”阿怀明告诉记者,课程的学习针对实践,应用性很强,这对他种植的10亩马铃薯和甘蓝很有帮助。除了像阿怀明说道的专业实践技能课程外,还有应用文写作、计算机操作等文化课程。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首先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选好培育对象。我们现在遴选培育的基本都是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初中以上学历,从30岁到50岁都有。”大通县农广校校长李曙霞介绍说,在课程设置上,当地仅仅围绕县里布局的特色产业,开设了现代农艺(分为油菜种植和马铃薯种植)两个班,农产品营销与储运两个班。在教学上则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采取圆桌讨论、多媒体互动、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

  全省800多农民受认定,逐渐成长为致富带头人

  今年4月,大通县认定了308名具备初级资格的新型职业农民,这308人也成为了青海省首批获得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而在整个青海省,今年总共培训了20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其中,有800多人被认为具备初级资格的新型职业农民。

  经过近两年的培育,这些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了自己的致富和带富能力,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旱地湾村农民李维业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李维业在外打拼多年,一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创业平台。前两年回乡后,他和父亲经营起了樱桃园,在原有种植基础上,又承包了周边30亩荒山地,进行大果樱桃育苗、种植。由于技术等原因,他经营的樱桃园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却并没带来多大收益。

  去年,乐都被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一向积极的李维业报名参加了现代农艺班的学习培训,在那里学习预防病虫害和管理的实用技术。“去年,樱桃大面积发生红蜘蛛病虫侵害,我及时联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下乡技术员不分昼夜研究防治措施,将虫害减少到了最低程度。”李维业深切体会到农业技术的重要。

  如今,李维业培育的樱桃苗成活率高达98%,两年就可挂果,四年就可达到盛果期,樱桃苗已远销山西、甘肃、新疆等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他,还带动了30多个农户走上了樱桃规模化种植。现在,他的樱桃园被区农牧局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基地。

  从试点先行到整市推进,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牧民

  今年8月,青海省海东市被农业部、财政部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市,而大通、互助等14县也被列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这标志着青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始全面推进。

  据介绍,大通、互助、乐都、格尔木四个县(区市),开展的为期三年非全日制成人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尽管仍在进行,实际上却已经为青海全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索了一条路子。

  熊进宁对记者说:“通过试点先行,青海在职业农牧民培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培训对象上由千家万户向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上实现突破;而在培训方式上则从短期的生产环节培训向产前、产中、产后发展的系统教育培训模式转变上实现突破,有利地推动了各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根据规划,今后,青海还将坚持实施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培训,在14个示范县培育1.5万人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并对符合条件者将颁发新型职业农牧民证书,还配套设立关政策予以扶持。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这个群体决定着青海农牧业代化的前景。”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刘青元表示,未来几年,青海将继续把培训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的基础和着力点,把培育与促进特色效益农牧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培育一批在家门口创业致富、带富的新型职业农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